发布时间:2023-03-25 热度:
在现代经济理论中,布坎南等人认为“寻租”一词是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行为:在那里,个人尽力最大化价值,造成社会浪费,而不形成社会剩余。他们将寻租描述为人们通过政府保护转移财富而浪费资源的活动。所谓会计寻租,是指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实际业绩没有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进行财富的不公平转移和资源的不当配置,从而损害其他社会主体利益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会计寻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影响股价,从而影响投资者选择投资机会,最终影响资本市场。证券市场会计寻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证券市场差异的客观存在。证券市场差异=股票市值之和-公司真实经营业绩之和=(每股市价*)上市交易量)-(每股收益*流通股的数量)。为了获得更多的证券市场差异,获得高回报,上市公司需要更大的市场价值。根据有效证券市场理论,如果股票市场有效,市场价值取决于上市公司披露业绩即财务报告收入,在上市公司真实业绩中,年度披露业绩完全由经理决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价值,上市公司将有“好不坏”业绩披露动机,有利于市场价值的必然趋势,这是上市公司寻租或经理寻租。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会计的确认和测量方法,可以改变会计信息,然后改变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结果。安然和银广夏等重大财务报告欺诈案件使股价暴跌,中小型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研究人员还发现,控股股东在配股前利用各种相关交易控制内幕信息,对上市公司进行“输血”、配股后“抽血”的迹象非常明显;上市公司利用会计监管漏洞,通过不平等销售和资产重组实现与大股东的利益转移,是资本市场会计寻租的表现。其次,从制度上看,会计寻租在资本市场中很常见。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租金的存在是由于政府干预市场,中国转型经济租金的存在是由于市场开始形成,政府尚未退出。
国内市场机制仍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尚未形成。因此,公允价值等与完善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会计手段在我国的使用仍面临困难,无法获得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规范执行会计准则时,必然会出现估计、判断等行为,客观上为会计寻租活动创造了条件。最后,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传统金融理论的有效市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理性评价证券价格;即使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由于交易的随机性,也可以抵消对价格的影响;如果一些投资者有同样的非理性行为,市场可以利用“套利”使价格恢复理性。但在实践中,由于市场观察和计量方法的限制,绝大多数资产的市场价格不等于其内在价值。有时股价的变化是莫名其妙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大量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即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中国资本市场会计寻租的另一个诱导因素。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不仅由证券本身所包含的一些内部因素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参与者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化有重大影响。传统金融理论的“期望效用理论”基于完全占有信息来分析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但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行为金融理论的“前景理论”认为,在不确定条件下,投资者的决策动机受到自身和外部变量的影响,根据个人决策行为偏好进行决策。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偏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的会计寻租,促进了资本市场各种会计寻租行为的发生。
在资本市场上,除了自身的规律和制度原因外,还有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原因,特别是后者从另一方面诱导了资本市场会计寻租行为的产生。中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各种制度不匹配,人们的投资心理比西方国家更复杂,“政策市场”、“投机市场”氛围更强烈,会计寻租的可能性更大。在中国独特的金融环境和结构下,监管机构应保持金融市场的良性和稳定发展。除了进一步改善中国金融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合理标准外,还应根据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决策研究,培养投资者的合理投资理念,减少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会计寻租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