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0 热度:
一、教学内容稳定与改进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例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了基于网络的ERP软件,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显然无法跟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教科书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改进教科书的内容。首先,内容应适当提前,主要内容不应优先考虑社会上流行的软件,而应定位于刚刚推出但具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中。其次,推出与教科书相匹配的实验教科书。第三,加快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整合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左右,不仅保持相对稳定,而且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能够实现。
二、校内课程设置与社会等级考试的关系
我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各省组织的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这类考试属于水平考试,考试范围与学校教学内容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些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初级考试属于计算机技术的最低要求,成绩不能代表学生掌握课程,以衡量教学,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学校不应接近教学和考试的等级考试。课程和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需要和社会需要进行设置。
三、电算化课程与会计课程的关系
电算化教学是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层次化教学,加强会计专业课程与电算化的联系。会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和计算机语言;第二层次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包括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第三层次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例如,结合审计课程学习审计电算化,学习在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中使用计算机辅助预测、决策、复杂计算和内部管理表的设计和生成,并结合会计系统设计学习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系统的设计。目前第三级教学整体水平不太高,还处于计算机技术和专业课两张皮,互不牵扯。因此,有必要在会计教师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电算化教学应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建立试题库、多媒体投影教学、编写电子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每门课程都可以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中形成高科技、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