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6 热度:
1.完善我国金融企业会计规则建设
我国金融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降低会计风险,通过进一步研究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更适应环境变化,降低会计不确定性。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制定与会计法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促进会计法规与相关法律的联系,提高会计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实用性和可预见性,降低会计理论法规造成的会计风险。通过完善会计法规制度,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将会计风险降到最低。加快《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曝光违纪单位及其连带负责人,真正遵守法律,必须调查违法行为。使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有章可循,降低会计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主观性,防止粉饰和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人为增加会计风险。
2.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1)更新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设计应从防止会计错误转变为金融风险防范;建立全球概念,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系统和措施的有机联系;建立信息安全概念,密切关注信息变化后的实质性内容,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关键环节。
(2)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一个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管理水平的会计控制制度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方法,以金融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为出发点,从改进经营模式的角度对金融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出要求。根据金融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涵盖所有会计业务和各岗位的经营流程和岗位责任制。通过各环节设置相互限制的职能岗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3.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来降低单位内部会计风险。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应当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明确会计数据定期内部审计程序,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规范、系统、制度化,真正落实内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主要依靠社会中介机构检查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督促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数据进行监督检查。因此,建立严格的会计处罚机制,采取新闻曝光措施,重新确定信用等级,增加企业会计人员的成本和风险,增加对非法企业的处罚,充分发挥会计处罚机制的威慑作用,遏制会计信息扭曲,有效降低会计风险。
4.加强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为了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领导应改变管理理念,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现有财务人员应实现后续教育投资,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迹象,及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