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0 热度:
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一)规范审计程序
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提高审计质量最基本的方法是严格规范审计程序。事实上,因违反审计程序而造成审计风险的案件数不胜数。即使审计项目本身事实清晰、定性准确、处罚适当,审计人员也可能因违反法定程序而导致行政复议和诉讼,进而导致审计行政行为被撤销。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和有关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审计规定,遵守审计职业道德,避免违反底线和章程,认真执行《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始终按照审计程序办事,依法处理和曝光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2)理顺审计制度
首先,实施重大审计报告和审计制度。重大审计事项应当尽快向审计机关报告,审计决定必须由审计业务协会集体审批。二是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特别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控制,认真落实审计责任。第三,进一步落实审计承诺制度,细化会计责任,消除或转移审计责任,避免不必要的审计风险。四是建立健全责任调查机制,严格追究欺诈、徇私舞弊、滥用审计职权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依法处罚。最后,尽快完善审计三级复合制度,由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和法律工作机构检查审计数据,形成科学严格的审计控制制度,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和预防。
(3)加强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和有关审计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工作向全面、高层次发展。目前,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在组织关系和资金保障方面受到被审计单位的严重制约,缺乏审计独立性,审计执法监督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对此,国家要大力改革审计领导制度,尽快解决审计机关特别是省级以下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的问题。结合当前审计的现实,审计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首先要从资金供给上保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建议地方政府将审计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坚决拒绝“零基预算”、“目标管理”等审计创收指标,防止审计监督逐利化。此外,审计机关本身还应设置心理防线,严格审计纪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勇于揭露审计中发现的人情审计、权钱交易等审计违法行为。
(4)完善审计培训
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教育活动,为审计人员引进先进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审计法制教育,积极向审计人员讲解《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审计人员知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章程办事。
结语
国家审计风险具有危害面广、影响时间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针对国家审计风险,要从规范审计程序、理顺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审计培训等方面不断优化审计监督环境,提高审计监督质量,通过审计监督有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