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管海南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_财管海南

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特点 (一)经营模式的特殊性 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施工项目分散,远离企业注册地,跨区域项目多,施工材料、管理人员等生产要素也流动。上述特点使得企业管理措施..

0898-65859863 立即咨询

快速申请办理

称       呼 :
手机号码 :
备       注:

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时间:2025-11-09 热度:

一、建筑施工企业特点
 
(一)经营模式的特殊性
 
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施工项目分散,远离企业注册地,跨区域项目多,施工材料、管理人员等生产要素也流动。上述特点使得企业管理措施难以及时传递到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这无疑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施工企业的每一种建筑产品都有特殊的施工要求,施工条件不断变化。施工企业的产品在结构、功能和工艺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施工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满足审计要求。
 
(3)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
 
项目周期长,实施过程多为露天、高空作业,受天气、环境等不可控自然力影响较大。施工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内部审计还应考虑施工设备损失和施工过程中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
 
(四)工程项目计价具有特殊性,金额较大
 
项目定价有其特殊性。由于价格调整和政策变化,建设项目中使用的物品往往波动较大,施工过程中工程变化较为普遍。工程变更的原因包括设计原因和人为干预原因。审计人员应了解工程的定价原理和工艺流程,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良好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了解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管理、材料采购和施工工艺流程,了解施工产值进度报表、主要材料和分包分析表,从而有效发现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审计知识结构人员,工程管理、施工预结算、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匮乏,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和职称水平低,人才储备不足,人员配置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效率的发挥。大多数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信息技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海外审计未开展或发展不足。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形式存在的部门,主要是为了满足上级单位检查和企业升级的需要。有的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只有专职或兼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机构合作,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并举的作用。例如,集团建筑企业往往分级设立审计机构。上级对下级审计的,审计监督力度大;同级审计力度弱,权威性不足;特别是二、三级审计机构从单位利益出发,不愿上报真实审计情况。上级机构对下级审计机构的监督不到位,无法形成提高审计质量的合力。
 
(三)审计技术和手段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使用的审计技术和手段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第一,技术和方法仍主要是手工审计,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判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计,未使用科学的审计抽样方法和专业的审计软件,审计手段相对落后,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不能量化风险;第二,仍以会计基础审计为主,少考虑风险控制因素,未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结果利用率低;第三,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许多施工企业很少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审计,往往简化审计程序,如审前调查不足,审计方案缺乏指导,重大问题没有深入调查,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无疑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监督薄弱,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由于时间紧、任务繁重,存在“审计完成任务”的应对思想,对审计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没有专门机构或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未建立健全一系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责任定义不明确,审计程序不规范,未形成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就一些大中型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标准建设而言,一是缺乏业务规范,许多业务领域没有审计管理办法,如海外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审计办法等;二是缺乏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如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调查办法;三是缺乏具体的业务工作标准,如各种业务审计操作手册等,审计工作标准难以衡量,更随意。
 
(5)审计范围狭窄,制约了审计效率的发挥
 
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范围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期间成本审计和上级下达的必审项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和管理审计涉及较少,工作重点仍是查错纠错,并没有真正实现降低风险、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事前审计和事中计划没有充分开展,特别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没有严格开展,审计效率不到位。
 
(六)审计成果利用效果不高,审计跟踪整改不力
 
一方面,由于审计机构组织地位不高,内部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项目违规、违纪、内部管理控制缺陷、审计建议往往得不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成果难以转化;一方面,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还没有建立健全的跟踪整改机制,不能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认真落实整改,不利于审计结果的落实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关闭窗口
上一篇:审计风险及防范讨论
下一篇: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意义

相关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 现阶段,行政机构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融入其中。由于社会形势和单位内容的变化...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策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策

2012年,财政机关发布了《行政机构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令。行政机构内部管理嵌入行政机构,反映了经济活动控制机制的实施,提高了政府治理水平。具体来说,内部控...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学者研究较多,但大多集中在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研究上,对高校等非营利性机构的内部审计研究较少,对高校内部审计整改的专业系统理论研究较少。目前...

施工企业采用管理会计方案
施工企业采用管理会计方案

施工企业采用管理会计方案可以解决的现有问题和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弱 施工企业的力资源管理还比较薄弱,最大的原因是缺乏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科学合理适应,...

微信号

集团总部0898-65859863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秀路申鑫国际广场A-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