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0 热度:
如果我们不寻求最低成本的支付,如果我们不控制改革的成本,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会很困难,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就无法实施,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就无法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就无法实施。因此,必须控制国有企业改革成本,降低国有资产置换成本,使国有资产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替代和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对人民的财产、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员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负责。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包括部门和控股公司在内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顺利退出国有资本。改革是否顺利,社会是否稳定,生产力是否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归结为改革成本控制问题。如果成本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不可能用有限的努力来获得改革的收入。没有额外的支付成本,国有企业改革的收入很难获得。笔者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就如何控制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谈了几点看法。
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因素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搜索成本,即寻找谁能最高运营效率,哪里支付最低成本;第二类是转型成本,即从原来的纯国有企业到产权多元化、股份制甚至个人私人、中外合资的新体系;第三类是新机制建立后的运营成本。
(1)影响搜索成本的因素。首先,改革程序仍然相对混乱。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并没有像李以宁教授说的那样“美女先结婚”,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推出亏损企业和困难企业,但事实上,由于资产质量差,很难推出。它还带来了机会成本的损失,使原来更好的企业推迟了改革的机会,也陷入了困境。第二,资产置换的开放性不够,封闭性太强。企业资产只允许企业员工买断,而不允许外人购买。“肥水不流外人田”几乎已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行动准则。封闭式改革意味着腐败。资产必须公开拍卖和转让,以便市场定价。第三,资产的整体流动性非常差。原来,A企业资产和B企业资产可以交换,但由于部门分割、区域分割和债权担保分割,资产无法流动和交换。改革中的摩擦系数很高,使得搜索成本很高,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大大降低。
(2)影响转型成本的因素。首先,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区分不同性质的资产。资产性质不同,形式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无法区别对待,影响改革的深化。第二,资产置换的附加条件太多了。资产置换的最大附加条件是要求新企业安置原企业的员工。这样的劳动力负担让并购企业无法承担,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第三,管理部门利益冲突带来的成本。企业要重组,必须重新申请土地证、房产证等所有证件。申请这些许可证,相应的管理部门要收费,这些税费占总价的百分之几,积累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让人怎么操作?改革很难推进。
(3)影响运行成本的因素。实践证明,产权制度改革只为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基本条件。产权制度与最大可能的配置效率之间还有一个实现过程,即运行成本。影响这方面的因素也很多。一是思想因素。在思想观念上,往往存在一种成分歧视因素,认为个体私营经济如何合并“正品”国有企业。还有一些地区歧视,认为是外国乡镇企业,或者过去是我们工厂支持的“儿子”和“孙子”企业。他们怎么能和我合并呢。这就会造成许多工作冲突,使企业的运营成本非常高。二是不可预见的因素。一个企业卖了之后,就像一个苹果卖的时候,外观很好。当他接过去吃饭时,他发现里面有洞。净资产变负,利润变亏,产值虚报,漏洞多,担保、拖欠、贷款等出血孔多,七窍出血难以治愈。三是决策分散,分红期望过高。特别是对于股份合作企业来说,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职工将入股视为集资。有些员工根本没有当股东的概念。很明显,如果企业的利润率达不到或亏损,他们会一致投票,要求今年的分红达到10%。因此,他们抽走了一个好企业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