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4 热度:
(一)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
财务会计有完整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会计账目会计和会计报告的格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财务会计处理,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比较成为可能。自2007年以来,中国对上市公司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更详细、更严格的规范和约束,为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合规依据。然而,由于管理会计本身学科的边缘特征,在国际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具体到中国,管理会计只是为内部用户提供决策信息的工具,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使管理会计学科建设严重落后于财务会计。
(二)管理会计学术研究薄弱
会计理论应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两个分支,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会计理论体系。但由于管理会计引入时间短、管理会计国际差异、学科边缘特征和企业实践不重视,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国内会计领域的期刊中,大部分都被财务会计占据。孟燕(1999)指出,管理会计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不高。在过去的八年里,《会计研究》的学术论文大多是关于财务会计领域的,占85%,而管理会计只占15%左右。可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整个学术界的重心并没有接近管理会计,这使得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水平极其薄弱。
(三)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
如上所述,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管理会计理论在宏观基础层面的简单引入,不能与中国国情联系良好,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在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中,其职能和对象的研究受到客观环境的很大影响。中外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文化特征差异较大,管理会计职能和对象差异较大。此外,国外管理会计应用理论管理会计工具(包括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综合预算管理、客户盈利能力管理、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综合质量管理等)。通过国外实践验证,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在提高企业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管理会计工具在实践中没有大规模应用。当然,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也适应特定的市场情况,西方国家的经济背景与中国非常不同,直接引用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和工具,不能很好地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理论对国内企业的实践指导作用不够明显,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