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1 热度: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重要分支,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其应用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良好融合,为企业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通过专业的处理方法,从财务会计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和分析,方便企业管理者在此基础上调整和规划企业的经济事务,协助决策者科学制定业务发展决策。管理会计强调价值的创造和维护。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管理会计成为企业实施战略、金融、业务一体化过程中最有力的法宝。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
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时间短,相关理论研究不足,主要消化和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的社会,符合西方经济发展环境、企业管理模式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与国内环境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定量模型和假设不适用于国内经济环境,不能用于解决国内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虽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关学者试图引入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等科学的理论成果,并重新设定了一些不合理的假设,但这些科学成果的引入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针对管理会计的一些个别假设。因此,从国外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也没有因地制宜地形成与国内经济环境一致的管理会计方法和体系,实际上可操作性较差。
(2)缺乏及时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
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引入较晚,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引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内部会计、80年代鞍钢团队经济会计、首钢综合内部经济责任制等,可以称为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模式,但这种成功案例很少,没有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也没有有意识地总结和提取管理会计应用的本质。此外,企业规模、业务差异,没有一套通用的推广方法,今天,能够在实践层面很好地应用管理会计企业仍然很少,没有示范、模型典型案例供人们参考和研究,这也是国内管理会计实施面临的最大阻力。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目前,国内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知识水平低、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化程度低。根据相关研究,2010年,中国有1300万人获得会计证书,但只有10%受过高等教育。此外,在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这些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高,但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8%左右。受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的影响,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实施管理会计。虽然少数会计人员接触和学习过管理会计知识,但基本处于肤浅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
(4)领导重视不足
现阶段,管理会计职位没有得到企业领导的充分重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人员。相关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和成本会计部门负责。由于企业专注于会计,未能有效发挥和反映管理会计的真实用途,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财务会计,极大地阻碍了其实际推广和应用。此外,企业领导本身缺乏管理会计意识,在决策中会考虑更多的行政和社会因素,忽视管理会计的存在,导致许多企业既没有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也没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人员,更不用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了。
(5)会计基础信息失真,电算化程度低
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基于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会计基础薄弱,缺乏内部控制体系,会计信息严重扭曲,使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风险较大,严重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利用程度低,信息技术发展严重不足,缺乏对管理会计信息的挖掘和深入,未形成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信息系统,导致企业在管理会计应用中偏离成本效益原则。高信息成本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
(六)缺乏管理会计文化环境
管理会计本质上是一项决策性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的前景预测和未来规划。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参与,积极创造民主决策环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但实际上,由于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相关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和管理高于控制,企业管理决策往往由一人决定,严重影响管理会计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