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6 热度:
风电项目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规模大,成本高
风电发电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项目初始投资规模巨大,投资成本过高一直是风电发展的弱点,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比处于劣势。目前,风电单位的千瓦投资一般为7万元~8000元/kw,火力发电单位千瓦投资3500~在4000元/kw之间,成本是火电的两倍。风电投资规模大,融资规模相应大。从经济角度看,贷款期限约为12年。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需要3.5亿元左右的资金。中国前列风电投资商年新增装机150多万千瓦,有的高达300万千瓦,需要增加投资100多亿元,甚至高达200亿、300亿元。此外,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大部分建成投产一年左右,建设期内投资约90%。融资准备期短,融资任务重。
由于融资金额大,年度财务费用居高不下,是长期沉重的财务负担。
(2)缺乏优惠信贷政策和财政支持
在欧美发达国家,为了鼓励风电产业的发展,政府通常提供长期低息或优惠条件的政策性贷款,贷款期限可达15年,有的甚至20年。在中国,央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没有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发布任何发展风电产业的信贷配套政策或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对风电信贷政策没有明确的贷款支持政策,有的银行总行甚至在内部政策上纳入不鼓励、不支持贷款行业,也没有专门的优惠措施。目前,风电项目贷款利率一般在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以上。只有少数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和信用水平高的电力上市公司才能获得优惠利率的银行融资。
(3)融资结构简单,品种单一
除龙源、大唐新能源、华能新能源等少数风电投资者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外,银行贷款是风电项目融资的主要渠道。
融资结构简单,融资品种单一,不利于时间、地区、成本的优化配置,难以完成融资任务,财务成本难以有效降低。
(四)项目资本筹集难)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基础设施项目资本比例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20%。目前,国内主要风电投资者投资的项目资本仍可按此比例投资,部分民营风电投资者资本严重短缺。目前,国内项目资本筹集渠道和方式有限,仅限于自有资金、吸引投资和特殊贷款。但由于投资大、发展迅速、自有资金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资本筹集普遍困难。
(5)缺乏优化、适用、前瞻性的融资体系解决方案
大多数风电投资者的风电项目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没有制定系统可行的融资计划,也没有制定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行动计划;没有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发挥其独特的融资优势,如风电行业上游风电机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和下游风电建设、运营企业融资战略、联盟、加强联动创新、优化融资方式,统一解决产业链,特别是下游风电项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