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热度:
1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票据结算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形成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方式。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支付数量的增加,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指会计许多环节失控造成的各种风险。主要表现为未按规定程序经营现金业务,形成短期风险,虚假列支造成银行利润虚假的风险。
(3)会计监督风险。会计监督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薄弱,不能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而引起的风险。一些金融机构只要求存款规模,注重信贷管理,而忽视和放松会计监督。
(4)联合银行的风险。联合银行交易是银行间资金分配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联合银行会计程序不严格,由于错误、遗漏、延长联合银行报告等错误行为,导致银行资金直接损失。
(5)会计人员的风险。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责任心弱,或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人为偏差、非法经营,或会计岗位设置缺乏相互制约和约束,金融机构资本财产损失的风险不容忽视。
2.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
(1)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如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加上地方政府的标准主义,地方金融机构急剧增加,非法经营和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银行会计风险也在增加。
(2)财务管理模式不完善。在宏观管理方面,根据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不足,缺乏相应的制度;在微观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督不严格。从会计岗位设置的角度来看,缺乏应有的相互制约,违规经营现象严重。如:任意开户、重要空白凭证、抵押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格等,为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增长迅速,短期内吸收了大量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会计人员受到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参与犯罪,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措施
要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提高会计质量,加强会计内部管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按照“标准化原则、授权分权原则、监督限制原则、会计核查原则、安全谨慎原则”,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授权控制制度、岗位分离制度”,为防范风险奠定根本基础。及时发现和调查违纪行为,消除萌芽状态下的风险和隐患。
(2)完善会计事后监督机制。根据《会计法》和金融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会计行为再监督机制。围绕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引导会计行为标准化,使会计工作遵守法律法规。
(3)建立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随着会计行为风险的增加,有必要在电子网络的基础上开发预警系统软件,在平台上建立预警和会计。在输入会计数据的同时,可以及时跟踪和分析预警系统。通过会计设置预测技术和方法,对会计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研究和分析,实时报警有迹象、有疑问的问题,实现有效监测。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学习、了解、理解、遵守法律,促进会计人员奉献、客观、公正、依法工作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工作的科学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完善激励机制,奖惩,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金融监管,创造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统一约束力。二是完善金融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完整的市场竞争标准,严格防范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三是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监督。监督加强内部控制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提高金融业效率。四是加强处罚,注重整改,坚持一件事。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净化金融市场,形成“公平、公平、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确保金融秩序的持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