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3 热度: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员因素始终占据第一位,特别是人员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能否得到有效保证,是决定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在保证人员独立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有效地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应有计划、逐步安排和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一些业务和技能培训,有效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和学习培训,促进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经常坚持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审计风险意识,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重点审计、综合审计”。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专业能力。通过专项培训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鼓励内部审计师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师的系统性、科学性、可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内部审计师在复杂环境中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洞察力和识别力,提高内部审计执业水平,将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与后续知识培训相结合,不断积累内部审计知识,增强判断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控制体系。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组织。该机构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部门。企业规模小或者内部审计业务少的,可以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质量控制机构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其他分支机构紧密相连,相互制约,在实际工作中共同完成质量控制任务。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标准,定义和处理实事求是的问题。首先,要广泛审计法律法规文件,由专人负责。其次,要做好法律法规文件目录的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调查研究,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以审计署的“五年计划”为指导,明确内部审计目标。在实施内部审计时,要坚持突出重点,以真实性内部审计为基础,抓住数量大、影响大、危害大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审查。
4.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近年来,许多内部审计人员在检查错误、防止缺点、加强综合分析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但由于很少总结和上升为理论。此外,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缺乏广泛的沟通,使得先进的方法和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系统地总结、总结和交流许多成熟、科学的审计方法,并在内部审计实践中积极推广,共享资源,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保障机制。首先,建立三级审计制度。所谓三级审计制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机构负责人对具体内部审计项目的履行情况进行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负责人明确具体审计内容和责任,确保各审计项目各环节的控制。其次,建立责任调查和奖惩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调查制度,可以鼓励各级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增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实奖惩制度,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6.小结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下降已成为影响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客观分析内部审计质量差距和不足,建立可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制定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全面、全面、全过程控制,更加注重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运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新阶段内部审计事业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