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5 热度:
建设项目具有政策范围广、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参与单位多、建设过程管理复杂、欺诈行为发生率高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变化因素,全过程跟踪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广泛应用。
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传统的结果审计转变为全过程审计;将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展到全方位的项目审计;将传统的审计监督扩展到审计服务。其核心内容是对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结算、决算、后评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服务和评价;协助施工单位控制施工管理程序,理顺主次矛盾,规范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廉政,规避风险,将建设资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内,有效提高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护送企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现场审计操作系统由国家审计署实施(AO)》审计管理系统(OA)》随着财务审计工作的普及,实现了手工审计会计向审计电子财务数据的转变,实现了审计项目计划、进度和质量控制的网络化,促进了项目审计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但无法实现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成本控制、投资绩效、概算执行、效率评价等重要审计内容的全过程信息审计,仍需开发新的审计软件系统,逐步实现数字源信息化、审计过程信息化、审计管理信息化。
基于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创新和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大大提高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对促进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化和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模式创新
1.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模型
整个过程跟踪审计的主管部门是投资者的审计管理部门,负责跟踪审计的指导、监督、评估和总体协调,确定跟踪审计的内容和目标。跟踪审计的主体是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由审计主管部门通过招标选择,负责整个过程的跟踪审计和实施。审计对象为投资者项目建设公司和建设项目参与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检测、评价、咨询、技术服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等。项目公司负责提供跟踪审计条件,并负责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参与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整个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模型[1]见图1。
2. 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和管理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应包括:审计建设项目决策、设计与预算、施工采购招标与承包、施工管理过程、成本控制等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竣工结算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固定资产结转服务和项目后评价。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审计划管理、审计进度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管理、审计统计报表管理。
3. 审计模式和审计行为
统一审计模式和规范审计行为是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集团公司先后出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C中介履行职责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完工工程的总结评价,逐步实现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的规范化、规范化,取得丰硕的审计成果和成功经验。目前正在制定《全过程跟踪审计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现场跟踪审计行为和审计人员规范操作程序,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
4. 结束语
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与其他AO审计软件、成本计量计价软件、财务管理ERP软件、OA办公软件的对接,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平台的探索和不断完善,投资项目审计逐步由单一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将大量事后审计工作转移到监督工作中,准确有效地阻断违法行为的发生,消除萌芽阶段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