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4 热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为行政单位量身定制的,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虽然高校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财务改革,但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的局限性仍被忽视。高校内部审计是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监督和规范高校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措施。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改进和避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高校内部审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2004年,为了规范高校的财务管理和审计行为,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体系内部审计条例》,明确高校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第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第五条在第四条的基础上解释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本规定所称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位是指高校等教育机构和企业。”根据本工作规定的要求,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行内部设计制度,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逐步重视内部审计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理解高校内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通过监督高校财务管理及相关业务活动,审查高校内部控制的合法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实现高校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范围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的意见,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内部审计,有效保证内部机构的独立性,明确_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加强审计整改,落实责任调查,促进结果的披露。
高校内部审计范围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和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单位和业务组织实施审计,评估风险,加强风险防治;公共资金、科研资金、基础设施和资产管理审计,关注重点领域,确保资本和资产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可扩大审计范围,如: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应用、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及时高效完成、专项审计、高效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情况。
综合内部审计范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准确评价高校财务管理及相关业务活动,为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