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2 热度: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创新的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能看到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实是会计独立。只有确保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才能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独立工作。
会计人员任命制度的引入和试行是为了削弱会计人员对服务单位经济活动的约束,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使会计人员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确保其职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实现对用人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
然而,会计人员的地位是如何独立的呢?会计人员是谁独立的?会计人员的双重或多重身份安排显然违背了会计人员独立的要求,当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策。因为,它要么导致会计人员不知所措,要么偏向一方;国家主体权益理论违背了“政府和企业”的缺点;会计人员的“独立理论”过于抽象,难以达到;所以剩下的主要观点是企业主体权益理论和投资者主体权益理论。以企业为主体是什么?在当前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下,虽然会计人员是国家和企业的双重主体,但实际上是一个企业主体!企业主体权益理论的后果真的令人难忘,企业主体权益理论必须告别!因此,更可取的是投资者主体。
如何确定会计人员管理体系的创新思路?笔者认为,只有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中研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实选择,才能更好地衡量其是否先进有效。因此,在微观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系中,不应盲目追求统一的管理模式,而应根据国有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现有发展规模,根据当地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模式。
要讨论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说,谁主要为会计服务。会计在实现其职能时,应当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但是,会计首先是为了满足会计主体的需要,会计应该为经营者服务。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会计、控制、分析和评估功能。
(2)考虑两权分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会计一方面应为经营者服务,另一方面也应为投资者服务,投资者需要获取经营者的经营信息。
(3)政府还应该了解企业的信息。企业会计应当承担为财政部门服务的任务,并承担依法纳税的责任。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
(1)将企业会计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必须与财务会计分开。管理会计代表单位利益,应当回归企业。管理会计通过综合、加工、重组等活动为决策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直接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属于内部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管理人员,其职能是履行管理职能,其信息属于商业秘密。财务会计代表外部利益,应当由外部管理。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基础,通过对单位资本运动的客观反应,为投资者、债权人、公众、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也为管理会计提供直接信息来源,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人员只能由外部分配,确保会计信息按照客观公正的要求生成。
(2)财务会计由外部投资者管理。我们已经得出结论,财务会计应该由外部管理,问题应该由外部政府部门、会计私人社区或投资者管理。笔者认为,会计民间社区管理可以看作是会计人员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会计民间社区本身存在加强建设的迫切问题,没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有效管理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出面,违背了政企分离的宗旨。因此,政府以所有者的身份出面更为合适。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投资者根据投资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的权利,包括选择经营者的权利。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保护投资者选择会计人员的权利是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人事管理的内在要求。从国际角度看,虽然一些实施市场经济的国家主要由经理任命,但投资者仍有权干预会计人员的任免。
(3)将财务会计划分为主要会计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考虑到成本和收入的原则,所有者不必任命用人单位的所有会计人员,而是要注意区分情况,抓住重点。因此,有必要区分财务会计人员,即分为主要会计人员和一般会计人员。所有者应当任命主要会计人员,如总会计师、会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由于一般会计人员在主要会计人员的安排下工作,不直接承担整体控制责任,也不具备扰乱会计秩序的条件。因此,一般会计人员仍可由经营者任免。
此外,在企业财务与会计逐渐分离的情况下,财务人员也存在着地位独立的问题。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会计人员同等重要。从广义上讲,会计信息扭曲的组成部分包含了大量扭曲的财务信息。因此,有必要讨论财务人员的任命。
在上述会计人员独立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直接得出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等财务人员也应由业主任命,以确保业主的利益反映在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