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6 热度: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财政部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该系统表明了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IT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措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现有的控制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探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以确保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会计电算化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和过程在电算化条件下发生了变化,使会计工作机制发生了定性的变化。在这两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处理的工作过程如下:
传统手工账工作流程:
原始凭证→授权批准→财务审核→制单→经财务分工后,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手工账试算平衡→报表编制→核对和控制账证表
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
原始凭证→授权批准→财务审核→对合格证进行凭证输入(制单)→电算审核→计算机系统处理→账表输出
从以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在手工会计处理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划分不同的会计功能。其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组织控制和账簿控制来实现。首先,企业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基本原则,建立各种会计岗位和机构,制定各级财务制度和职责。不同人员限制在各自的特定业务领域,各级主管按制度进行严格监督。其次,企业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相互审计关系进行控制。例如,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分别记录,结果相互验证;通过账证核对和账簿核对,确保记账的正确性。企业可以通过核对记录追溯到任何环节的问题。未经授权,任何人员都难以操纵所有会计环节或获取所有会计数据,从而在手工条件下形成会计系统组织体系的内部约束网络。
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是根据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的。除了原始数据的收集、审计、编码和输入由会计人员操作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削弱了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将输入的数据集中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根据程序设置的方式进行多重处理,多层次输出所需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不区分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虽然数据处理过程非常简单,但也使得账簿之间的相互控制不复存在,使得账证核对和账簿核对失去了作用。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手工条件下有效的内部牵制网很难发挥其作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许多新问题,如下:
1.数据处理方法变化带来的问题
(1)数据输入操作不当引起的控制问题。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导致详细账户、总账户甚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导致输出信息扭曲。这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规律,“输入是垃圾,输出也将是垃圾。”因此,数据输入控制不当已成为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
(2)责任高度集中在计算软件系统上,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系统风险问题。一旦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复制或系统程序控制失败,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可能导致系统崩溃,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系统风险问题已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3)部分职责的高度集中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批准和控制的原则。由于数据处理集中,职责合并严重,会计人员大大减少,使部分不相容职务无法分离,如部分会计人员从事数据输入输出,负责数据提交,增加了未经授权直接使用数据和程序的可能性,从而威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会计信息磁性化带来的问题
在人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介质的单、证、账、表上,难以修改,修改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便于验证和控制。在电算化条件下,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完成会计数据、账、表等会计数据。数据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打印的账表和存储在计算机软硬盘等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这些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档案可以轻松修改,不留痕迹,容易损坏和损坏,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计算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
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金融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新问题。网络环境开放动态,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输,可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更有可能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等。简而言之,网络环境的发展和动态性加剧了会计信息扭曲的风险,甚至威胁到企业财产的安全,并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会计人员只有会计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要求,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