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2 热度:
1.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是指一套更全面、更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以及更完整、更标准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会计程序是否标准化、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是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提前设置,因此需要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相关系统的标准化和标准化,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虽然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然是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通过程序处理数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模式需要程序化。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和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2.提高会计人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员和其他短期培训组成的。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除了启动和使用金融软件外,他们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时看到的界面不同,他们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要求会计人员从各个方面提高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标准化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因此会计电算化也需要促进会计工作的标准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导致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因此,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除了会计专业人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逐步发展,形成复合型人才。
各基层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此外,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高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会计专业增加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让会计人员学习计算机课程,让计算机人员和在职人员实习和学习会计知识。
同时,要加强和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训内容要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学习后可以使用。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培训。对于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请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进行简单的会计培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