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8 热度:
中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引入,管理会计是将会计与管理有机结合的边缘综合学科,主要目的是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现代管理科学系统的直接产物。企业的稳定发展受到环境因素、法律因素、经济管理因素等内外因素的影响,随着当今世界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步伐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现有企业或组织科学决策和合理计划的基础,对于新形式的激增,传统管理会计不再适用于当前我国的发展趋势,需要新的管理会计体系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管理会计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管理会计逐渐从传统会计中衍生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有效改善企业管理已成为企业迫切的现实问题。管理会计这个词的起源也是从美国奎因坦斯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出版的。管理会计这个词在这个专注中首次被明确提出。
(2)管理会计的初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世界形式和新的环境条件要求企业尽快实现管理现代化,企业变革逐渐从过去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最大经济效益的商业决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性循环。会计科学适应现代经济管理体系的发展要求,在不断完善发展规划控制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基于管理科学的预测决策会计和行为科学的责任会计。
二、新形势下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
(1)管理会计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会计这个词的重点是管理这个词,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般的会计、会计、报告、会计数据等工作。如果不能区分主次,企业很难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发展。企业管理者肩负着企业经营发展的重任,不可否认的是,要不断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利润最大化。同时,要认识到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效益,这种效益具有难以想象的长期性和不可估量性。但现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受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管理会计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很好的结合,不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长远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知识陈旧,理论脱离现实,可操作性差
现阶段,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实践方法上,特别是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缺乏创新性和发展性,进而缺乏完整的会计管理理论体系。此外,我国研究人员对会计管理的研究知识没有长远的目标。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的研究重点更加注重外国企业的管理。研究的管理会计理论没有结合我国具体的会计管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环境,导致理论脱离现实,可操作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应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使企业长期有效发展。
(三)会计管理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会计管理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历史发展因素、管理理论因素、财务因素、会计人员因素、中国法律政策因素等。因此,会计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运用:一方面,会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清楚地了解管理会计的概念,熟悉管理会计的内涵和发展目的,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实际管理方法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此外,我国过去使用的会计管理结构体系确实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也导致了一些新兴企业在这种新形势下的不断发展壮大。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许多生产技术不再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的创新,会计管理内容也随着生产的创新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管理会计的方法必须随着企业的生产实践而有效地改变。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企业管理会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离不开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人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毕竟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会计。从目前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来看,我国财务人员水平不符合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整体综合素质较低,具体表现为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不合理,接受专业教育水平较低。而且,从近年来企业招聘的会计人员来看,会计要求逐渐从学历转变为能力,却忽视了财务管理人员道德素质水平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内部财务数据普遍存在欺诈、虚报财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