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5 热度: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进一步推进审计理论研究,深化审计体制改革,创新审计发展新路径,成为提高审计水平、完善审计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1]。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审计工作,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了《审计报告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调整了相关关键标准。2017年,中共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深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有效措施。同时,必须进一步改革和深化我国审计管理体系,促进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管理体系,提高我国的审计能力和水平。
因此,在新审计报告标准颁布实施的背景下,首先分析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新审计标准下创新审计模式的必要性;最后,对如何在新审计标准的背景下通过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审计工作的政策执行者和监督者,我国审计机关在推进审计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审计机关的审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缺乏一套包括审计全覆盖管理制度、执行标准和评价标准在内的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方面,由于相关制度和标准制定不明确,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主观判断相关工作是否合法,增加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处罚标准制定不明确,缺乏标准化,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执行标准进行处罚,导致审计处罚执行不能满足要求[2]。
(2)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审计职能的新要求不匹配。一方面,审计机关作为我国审计职能执行机关,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和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审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单位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3]。另一方面,退休年龄的延迟导致审计机构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足,无法满足审计信息工作的需要,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
(3)审计方法需要改变,数字信息审计技术需要改进。由于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审计工作涉及国有资源、公共资产和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如何在复杂的审计信息中快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提高审计水平的关键,仅仅依靠人工审计已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但由于审计机构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审计机构的审计效率和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