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3 热度: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公共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和建设效果,揭露重大违法违纪、严重损失浪费、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出促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审计建议,是当前投资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念
公共投资项目是指由政府财政资金或者政府设立的具体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筹集的资金投资或者参与投资的项目,也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的项目。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公共投资项目可分为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和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指独立审计机构或者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项目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经济效益,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和效益的独立监督活动。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旨在促进和提高公共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以公共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和投资效果为主要审计内容,以项目建设结果为导向,以揭露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投资领域相关政策的评价,整合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通过检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经济效益、效率,提出改进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或指标是当前效益审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应评价标准已经存在于很多行业,但由于评价标准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评价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规范,效益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对项目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有负面影响,资金使用是否存在损失和浪费。因此,在借鉴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既满足审计需求又符合行业特点的效益评价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在具体实践中,结合项目特点,区分不同情况,选择相关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指标,一是国家、行业、部门确定的一般指标,二是国家统计部门颁布的绩效评价一般指标;三是投资项目管理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指标。各指标的权重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多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衡量其效益,不仅要看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优劣,促进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对于这类项目使用的指标,利润分析评价的指标较少,其权重分数的比例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