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8 热度:
“管理审计”一词最早是在英国罗斯撰写的《管理审计》一书中提出的,主要是批评商业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到20世纪7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全新的审计领域。主要工作是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绩效和管理工作,包括管理导向审计、管理业务绩效审计、综合管理审计、货币价值审计等多种审计形式。
一、管理审计的主要工作
管理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审查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一)对企业的审查
首先,要审查企业的战略方案是否明确,因为企业的战略方案关系到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其次,要审查其制定的战略方案是否符合行业性质。由于企业之间的产品和行业的生命周期不同,各企业应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竞争和财务战略。比如企业属于分散行业,应采用连锁、特许或横向合并的经营模式,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企业属于成熟行业的,应当通过减少产品、降低成本、增加销量等方式提高竞争力,或者通过国际化经营方式使企业快速发展;第三,审查企业的战略是否适应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比如在竞争激烈的企业中,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可以使企业稳步生存和发展;第四,审查企业能否有效实施其制定的战略方案,包括:
1、审查企业各职能部门是否能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计划是否详细说明部门的业务活动范围和目标;
2、审查资源分配与工作计划是否衔接;
3、审查制定战略的实施形式是否得当;
4、审查企业对自身错误情况的改进措施是否得当。
(二)审查企业组织结构
1、审查纵向分工
确认企业管理水平是否适中,具体表现为:是否有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程度;管理人员数量是否适中;信息能否及时传达;管理者的行为是否有限。
2、审查横向分工
一般包括:直线系统、直线功能系统、事业部、母公司及子公司、分公司等分工结构。是否能正确选择分工结构,是否能有效控制范围和成本作为评价标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3)企业计划审查
1、审查企业能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计划的范围和形式是否适合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价。
2、能够满足企业的目标,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3、是否预测影响企业计划的不确定因素,并提出应对方法。
4、其计划必须在有效分析企业以往数据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制定。
5、制定的计划必须符合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实际完成收益是否大于计划的成本。
6、企业间各部门的计划合作是否协调,是否经计划执行等部门同意后才能实施,而不是一意孤行。
7、每个计划和标准是否可以为评估和评估计划的实施提供依据。
(四)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审查
检查企业管理人员是否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否协调与员工的关系及其在工作中的合作;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否彻底。
(五)企业激励方案审查
企业管理民主制度是否有效实施,员工收入分配是否公平透明,公司绩效评价方案是否合理,企业制定的激励方案是否合理。
二、管理审计方法
在准备阶段,收集企业行业管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会计表等相关文件,了解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调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各部门的真相。在实施阶段,可以采用金额法,以货币量表示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或采用系统分析法、分析评价法,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审计报告阶段,应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分析和纠正管理中的错误。
结语:
管理审计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要,是未来内部审计的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审计工作,以转型管理为导向,优化企业管理审计内容,注重经营管理改革,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