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5 热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会计政策法规,使会计工作秩序逐步走上标准化道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会计工作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监督检查功能减弱,导致会计信息扭曲,财务管理失控;财务纪律混乱;二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财务管理不科学、不民主;三是欺诈、虚假报表、虚假成本、隐瞒收入、虚假损益、多套账户等违法违纪行为尚未完全消除。
在此背景下,经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相关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和大力推进,经济领域出现了新概念——会计分配制度,会计分配制度又称会计分配制度,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作为所有者,分配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分配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清洁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相关方的肯定和重视。本文简要讨论了国有企业全面实施会计分配制度,是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效途径。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增长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损失数千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成为困扰改革发展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会计监督不力。一方面,在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下,很难实施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因为使用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属于本单位管理,其切身利益与本单位密切相关。单位领导可以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人事变动和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在地位和权限上难以维护财经纪律和法规的严肃性,往往是(站不住,站不住)。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能难以保障,会计职能逐渐淡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不良后果。会计委派制度实施后,委派人员受到纪检监察机关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双重领导,人事等方面不受被派单位的影响,从而消除了被派单位的依附关系,消除了各种干扰,按照《会计法》赋予的职权独立开展工作,抵制违反财务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人和事,对纪检监察、上级财务部门负责,有效维护财务纪律的严肃性,堵塞财务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效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2.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企业披露的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财产所有者很难通过有限的发布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来确认经营管理者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会计分配制度实施后,会计人员直接隶属于财产所有者时,监督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掌握企业经济经营的第一手信息,充分了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同时,分配会计的人员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可以提供包含经营管理者行为在内的真实信息。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分配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例行审计,及时发现不合理费用、不合规凭证、文件等,立即制止经营管理者欺诈,使经营者欺诈不能隐藏在企业财务状况中;二是会计人员可以随时向财产所有者报告重大问题,方便财产所有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实行会计分配制度可以防止会计信息扭曲,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如今,假发票、假账户、假报表随处可见,会计信息扭曲现象非常普遍,这无疑增加了报表用户决策的难度。企业欺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一些企业为了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不牺牲所有者和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利益,使企业的资产不能增加或保存,大量的国有资产损失。会计分配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这也是实施会计分配制度的初衷。实施会计分配制度可以防止虚假的会计信息,防止经营者侵犯所有者的权益。
4.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消极腐败
现代社会的各种腐败、腐败犯罪等经济案件往往与单位的会计工作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掌握了会计监督的环节,就可以控制源头。在经济领域,许多权力和金钱交易的腐败是由领导干部直接干预具体经济行为造成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漏洞为腐败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和土壤。部分企业领导受不良社会氛围影响,资金使用混乱,滥用资金、私人回扣、欺诈、公款吃喝、公款礼品等违法违纪行为。近年来,以企业重组为契机,私人分公款、低价出售单位设施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财务秩序混乱。只有实行会计分配制度,使派出的会计人员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依法对经济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会计监督。这有利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有效防治一些腐败现象,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自觉遵守财务制度,合理使用资金,从源头上加强腐败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