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4 热度: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律法规执行控制。会计控制作为一种主要的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为加强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各单位必须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控制方法,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1.内部会计制度控制
会计的基本功能是反映和监督,监督和控制本质上是一致的,会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具体的程序,成为一种强大的内部控制手段。
该制度应限制单位内所有涉及会计工作的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有权超越会计制度。内部会计制度应涵盖会计工作的各种经济业务和相关岗位,并根据财务处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和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的机构和岗位有明确的责任,相互制约和监督。
2.授权批准制度
各级单位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预算制
部门预算现已成为公共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部门预算是公共机构独特的核心内部控制手段之一。公共机构的部门预算不仅与国家财政预算有关,而且对公司的年度财务收支有严格的约束。
事业单位资金定性为财政性,即事业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批准的预算,规定了单位的支出方向和规模,因此预算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手段。部门预算必须形成严格的程序和制度。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报告、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
4.集体决策制度
明确集体决策作为内部控制的手段。重要事项决策是上级或者法律赋予单位领导的权利,即单位领导的职务行为。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每项权利都要受到纵向限制(如单位内上下级之间)和横向限制(如单位领导小组成员之间)。集体决策是横向限制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并不是每件事都必须集体决策。起点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规定。对于金额起点以下的经济决策,其他事项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
5.加强内部审计
在探索改进审计方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会计控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事业单位领导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财务部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内部单位进行各项审计,及时纠正问题,完善财务制度,符合会计合规。内部审计师要提高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和审计法律法规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审计决策和意见的跟踪落实,通过内部审计真正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中的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进行讨论、研究和实践。如何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似乎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