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30 热度:
成本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广泛应用于成本会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成本,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用账户“制造成本”计算,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进入“生产成本”账户,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无需通过“制造成本”账户计算,可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原因是基本生产相对重要,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
在为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进行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成本”设置专栏,但如果企业发生大量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可以增加“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如果企业消耗更多的燃料和动力,可以增加“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再比如,如果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低,不仅可以设置“直接人工”成本项目,还可以设置“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两个成本项目[论文网 LunWenData.Com]
(2)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直接分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方法和顺序分配方法都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1. 直接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相互分配。该方法计算简单,但由于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劳动或产品,分配结果的准确性较差,主要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提供较少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这是因为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较少时,不考虑相互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会计信息用户的决策,而且可以简化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的成本,计算为各车间和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成本。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不大,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简化,不再按受益比例分摊,而是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 顺序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按照受益的顺序排列,受益较少的排在第一位,先分配成本,受益较多的排在第二位,然后分配成本。这里的排名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本质是辅助生产中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只计算影响较大的成本,不计算影响较小的成本,受益较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在前面,将成本分配给所有受益者,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较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较少的)在后期分配,不向前期分配成本,因为提供给前期的成本较少并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辅助生产车间的原始成本和前期分配的成本分配给后期和外部受益者。这种方法适合在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充分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