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8 热度: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形成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混乱状态。每个企业都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会计方法。
然而,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和会计的实际操作难度,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实施的企业很少,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未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入制造成本和其他成本栏。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难以准确、计算和分析企业物流活动中发生的所有成本,导致物流成本信息扭曲,“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的形成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者有些项日无法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物流活动项目。一般来说,所有的成本都列在成本列表中,费用被收取为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收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操作的责任。如果将企业报表细分为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组织领域的费用,以获取组织与各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只能有助于,但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也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成本进行分类和收集。它不能克服许多与物流业绩相结合的矛盾,通常是跨组织单位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用计算传统的物流费用,如企业向外部运输业人员支付的运输费用和向仓库支付的货物保管费用。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费用,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根据相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物流成本往往超过外部支付的5倍。
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很难获得足够的数据来计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很难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没有设立单独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费用列入企业的各种费用,或者只将部分物流成本与材料和制造成本一起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此外,人们往往更注重运输成本、搬运成本等显性成本,对物流环节消耗的资本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造成的风险和效率低下增加的时间成本。日常使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不计算与库存相关的成本,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库存占用的资金和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成本,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实际物流成本远高于外部支付的数倍以上。因此,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掌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取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从范围上看,我国企业物流会计注重会计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略了其他物流环节;从会计内容来看,大多数企业只列出物流成本,即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或仓储的物流成本,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成本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混为一谈,使企业无法从外部准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一般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根据企业的不同理解和理解,把握和计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会计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无法对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无法真正反映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业绩,进而无法对企业之间的物流进行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