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1 热度:
首先,建立政府成本会计的实际需求
(1)成本核算难以准确进行。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收付实现制可以具体反映政府部门的实际收支情况,避免传统方法中容易出现误差的弊端,广泛应用于行政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领域。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业务量的逐步增加和政府改革需求的增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已不足以处理各种政府会计事务。在收付实现制下,公共产品缺乏成本核算,非现金交易无法及时核算,难以实现收入与成本的比例,无法提供详细的项目成本或每期成本信息。
(2)资产经营难以准确核算和披露。任何政府在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不仅使用税收和债务资金,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政府所拥有的资产。例如,政府投资主办的国有企业或非企业机构、土地、建筑物、道路、桥梁、河流、山川等有形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然而,中国政府的许多资产并没有完全纳入资产账户,即使是对其所拥有的资产的核算,也仅限于登记、核查和审计。当用于购买和建设政府资产的财务预算资金支出时,可用于其记录和核算的原始数据无法恢复。未纳入政府资产的项目,不能根据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来估计其价值,未来使用年限产生的折旧或摊销金额,以及这些资产的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不能准确披露。
(3)预算管理改革难以实施。政府需要向公众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就要求政府有效地确认、记录和衡量其投资资源的成本和产出。作为一种规划和控制机制,预算在政府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当预算通过并实施时,成本信息作为预算的反馈,可以将已发生的成本与预算进行比较,并为成本控制服务。因此,无论政府采用何种类型的预算,政府成本会计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殷红(2012)、准确反映各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消耗和效率水平,不能满足绩效预算管理的需要。绩效预算的实施是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不具备实施绩效预算的条件,因为政府会计没有计算成本。
2、政府引入成本会计将面临的问题
(1)资产的测量非常困难。政府成本中的一些资产难以计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会计信息为绩效政府服务。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如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消耗的资源或债务的货币价值。然而,并不是所有消耗的资源都能被准确地测量和确认。例如,自然资源的成本测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进行资产化和成本管理。也很难直接比较其性能和成本,因为性能测量比成本测量更抽象、更困难。因此,如何测量和评估政府的性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引入权责发生制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财政部发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即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应向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转变。但我国大部分从事政府会计的工作人员习惯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会计模式,对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原则缺乏深刻的理解,不利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不利于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改革发展。
(3)缺乏配套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缺乏成本会计系统,缺乏配套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会计过程需要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信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些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化步伐也在加快,各种管理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效率,标志着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环境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