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2 热度: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会计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该理论将管理与会计紧密联系起来,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虽然这一理论已经从西方引进了20多年,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与科学管理同时产生。产生后,首先在国外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管理会计理论首次出现在中国,随后管理会计开始应用于中国企业。但到目前为止,这类人才在中国企业中还远未成熟:40多年来,中国企业非常重视责任会计,大多数企业对综合预算、风险分析、差异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员工绩效评价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更不用说应用这些方法参与经营了。这些事实表明,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的注意,而且仍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是现实的,表明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机明显不足,管理会计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广泛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21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表现出以下特点: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等是管理会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大多数企业在设计信息系统时过于考虑财务会计,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一些理论,如成本差分析,在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单,完全不结合实践,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在资产回报评价中,使用指标体系时过于流于形式,没有用心寻找真正适合自身情况的指标体系;企业内部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在发达国家兴起,包括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竞争地位监督、战略定价等。经过后来的不断探索和应用,该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各国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
就中国而言,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杨雄生(2001)问卷调查显示,CVP的应用程度达到68.5%,标准成本法达到30.1%,综合预算43.8%,责任会计38.4%,敏感性分析17.8%,投资可行性分析71.2%。然而,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中国企业一般不采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这些方法已被世界许多国家证明是有效的。
这些数据表明,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和本量利润分析,需要在中国推广。此外,中国企业还应缩短与其他国家在新兴管理会计方法中的应用程度差距。否则,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如果中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于竞争对手,其国际竞争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