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2 热度:
混凝土行业利润构成的研究
(1)政策、税法调整对混凝土行业利润的影响
税法原则是指导税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标准。税法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混凝土企业享有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和各种财政补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优惠和补贴将随着政策和税法的调整而改变。综上所述,混凝土行业依靠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产生的企业利润质量相对较低。
(2)市场本身对混凝土行业利润的影响
我国混凝土产业受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这种发展形势吸引了大量混凝土供应商参与市场,混凝土供应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主要包括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差距。这也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供应商的需求。如果行业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由少数企业控制,产品需求强劲,那么这些供应商或企业在销售价格谈判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2.组织联盟。相关企业之间形成的行业联盟等。这些企业组织将整体提高其销售价格谈判优势。
3.企业与需求方之间的地位关系。企业在需求中的地位是影响企业议价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双方的供求关系对企业一方非常重要,而买方不重要,那么企业的议价能力就较低。相反,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
影响企业利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混凝土买家。一般以施工方和项目承包商为主。每笔订单的交易量都比较大,从几千立方米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立方米不等。供应时间隔不确定,包括几个月、一年或几年。需求方的价格谈判能力受需求方与混凝土公司的需求关系以及需求方对价格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在建筑预算和成本方面,除钢材成本、大型机械使用成本和人工成本外,购买混凝土的预算最多,其支出占很大比例。因此,在需求方眼中更为重要,对价格差距更为敏感。因此,一般来说,混凝土的需求方具有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需求方处于较强的地位。
(3)原材料对混凝土工业利润的影响
自2015年以来,中国混凝土行业的利润大幅下降。混凝土是混凝土行业利润的基本保证,混凝土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原材料是混凝土的基本要素,原材料成本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价格。水泥、矿物外加剂、砂石原料、外加剂等是制备混凝土所必需的原材料。混凝土行业管理者应考虑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性能,然后提高企业的利润。
对于混凝土行业来说,水泥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也是最昂贵的原材料,水泥的质量影响着混凝土的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在选择水泥时应注意水泥质量、水泥过剩系数、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等因素。其次,在砂石原料中,优质砂石可以降低骨料的间隙率,减少混凝土浆的体积,从而节约成本。例如,原石材的间隙率为41%,而不同粒径的石材经过一定的复合后,间隙率变为37%,间隙率相对降低4%,骨料间隙所需的浆料也会相应降低4%,即10L/m3。如果原石材间隙体积为268L/m3,调整后石材间隙体积为252L/m3,则需要填充的浆体体积减少16L/m3,假设水胶比为0.47,则16L/m3浆体将含有2.72L/m3的胶凝材料,可节省7.5的胶凝材料kg成本降低8/m3~10元/m3。综上所述,企业要想提高混凝土行业的利润,必须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原材料,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成本。
(4)配方的优化和技术对混凝土行业利润的影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质量。一些混凝土行业的管理者认为,原材料采购价格低,混凝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企业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大,但事实并非如此。混凝土配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1是一些企业的混凝土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硅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除了水泥含量、骨灰比、石材粒径、坍落度、外加剂含量等会影响混凝土利润外,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混凝土知识的掌握程度、仪器设备等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利润。最后,良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会增加混凝土利润。否则,即使混凝土成本较低,如果质量不好,降低的成本价格也难以抵消负面影响造成的损失,这仍然会降低企业的利润。
(5)计量精度对混凝土行业利润的影响
高精度计量系统作为混凝土生产的核心模块,是混凝土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目前,由于精度高、系统稳定,电子秤已成为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计量设备。然而,控制进料装置的惯性因素会导致“冲动”误差。因此,提高计量精度是企业一直在研究的课题。通过改进设备、定期检查等方法,提高计量系统的精度,快速准确地测量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即确保原材料不会过度消耗,也能确保后期产品质量不会因生产混合问题而埋葬安全风险,减少社会和企业损失,间接提高企业利润。
(6)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1.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一些混凝土企业的成本大多投资于生产,忽视管理支出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一些混凝土企业只注重生产,不注重成本控制,人员对管理专业知识不够重视,使混凝土成本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成本理念低。大多数混凝土企业认为混凝土是生产企业,只需要注意生产成本管理,非生产成本过多,整体成本失控。只有会计人员关心企业的管理成本。第三,非生产性成本没有计划。大多数混凝土企业都面临着非生产性成本快速增长的问题。客观地说,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整体支出增加;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部门设置增长过快,人员扩张过快;三是员工工资福利增长过快。
2.企业管理方法的改进。一是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混凝土企业要充分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相关人员应建立质量和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并实行奖惩制度。此外,还可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控制混凝土质量损失,降低成本损失。二是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混凝土企业应根据混凝土生产合成过程制定原材料储存定额、消费定额、资金成本定额等,严格要求定额管理,促进混凝土企业合理优化和规划成本管理,使资金高效流动,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同时,通过定额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三是优化创新型企业管理技术。混凝土企业应坚持优化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混凝土企业应增加对混凝土研发的投入,鼓励和推广先进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水循环系统、生产废物循环系统等节能技术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