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7 热度:
最早的PPP融资模式出现在欧美国家。上个世纪的几次经济危机导致了欧美国家的财政短缺。然而,一些特殊的建设项目不能由私营部门独资完成,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融资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道路、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始出现混合融资模式。当时,中国大多采用BOT模式(Build Operate Transfer),由于政府和企业都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被PPP模式所取代。
总的来说,我国PPP模式发展顺利。私营企业参与公共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减轻了我国的财政压力,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PPP模式仍处于早期增长阶段,融资环境不够成熟,政府与民营机构合作的成功例子并不多。这种融资模式的优势和风险并存,失败的案例经常出现。
PPP融资模式基本理论简介
PPP模式是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合作融资模式,早期公私合资采用BOT模式,投资者承担风险过大,各方利益冲突较多,PPP模式以各方“双赢”为合作理念,深受投资者欢迎。PPP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将市场上的竞争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私人资本的参与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私营企业一般是资本运作正常、融资能力强的大型企业。
PPP模式的发起人一般是政府部门,政府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正式确认建设项目。中标企业需要与政府签订特许权协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企业有权在项目完成后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项目,但项目的实际控制仍掌握在政府手中,企业应在期限后免费将项目移交给政府。PPP融资模式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营利性企业、私人非营利性组织和公共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
在特许经营期间,民营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收回投资成本,获取利润。以地铁建设项目为例,首先要确定保本票价,通过票价收入回收投资。如果票价过高,肯定会减少客流。相反,如果票价过低,总票价收入可能无法抵消投资成本。其次,车站商铺租金的确定不能随意。根据车站的实际客流,我们应该适度调整租金。如果车站的实际客流高于预测客流,我们需要相应地增加租金。相反,车站的实际客流低于预测客流,我们需要降低租金。
小结
PPP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机遇和风险并存。我个人认为,政府和私营机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规避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
1.政府部门和民营机构应当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做好市场预测工作。民营机构不能盲目接受政府的承诺,忽视实际的市场需求,在公司合作过程中也会有政府的声誉风险。政府部门还需要对市场进行科学调查。如果只单方面接受私营机构的调查结果,就会影响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2.政府部门本身应该对PPP模式有透彻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为PPP模式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和决策机制。如果政府缺乏PPP模式的专业研究人员,需要及时聘请专业顾问。
3.私营机构参与PPP模式必须进行专业分析,但政府部门可能不能完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私营机构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一旦在后续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出现紧急问题,政府可能带来声誉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私营企业贿赂政府官员的事件经常发生,这不仅会扰乱官方氛围,而且会增加项目项目的风险,应该消除。
4.双方的利益冲突一直是最尖锐的话题,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营机构主要负责市场运作,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需要由民营机构承担;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政府部门对项目有绝对的控制权,对政治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负责。当然,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抗拒的风险,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