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5 热度:
目前,我国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投资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至201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分别为4303亿元、4397亿元和4881亿元。但2012年至2014年,全国水利投资占当年GDP的0.828% 、0.773%和0.767%,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急需扩大水利建设投资,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水利建设社会效益巨大,但经济效益相对滞后,资本市场融资困难。目前,我国水利建设投融资领域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利行业管理体制问题阻碍投融资发展
目前,政府对水利产业进行了更多的干预,水利管理体系呈现出政府和企业、权力和责任不明确、长期管理的现象。其中,各级发改委负责水利项目的申报和批准,水资源开发由各级水利部门监督,水利设施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没有相应的权力。这些缺点导致政府投资责任模糊,管理过程混乱,不考虑市场经济的需要。水管单位管理混乱,机制僵化,经营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也使相应的投融资政策改革有一定的局限性,产权不明确,贷款问题,导致水利项目本身难以从资本市场融资,严重影响水利建设和现代水利企业的标准化发展。
(2)需要完善当前的水利投融资政策
我国许多水利设施同时存在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区分公益效益和经济效益,导致政府和企业分工不明确,缺乏合理的投融资定位,水管单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此外,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产出比不匹配的特点,水利企业提供的许多产品是公益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存。当政府在投融资政策中没有相应的补偿时,金融机构将不愿将资金投资于水利工程建设,而是投资于高回报项目。
在资本市场方面,中国还没有完善相关政策,如没有建立真正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缺乏相应的政策来吸引私人和外国资本。
(3)水利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经营管理差
目前,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基本处于垄断或主导地位,导致资产管理体系差、机构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经营效率低下,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低效甚至亏损,管理者缺乏竞争意识。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资本资产的使用效率,而且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我国水利工程投融资渠道狭窄,效率低下
我国水利建设投资的主要渠道仍是金融自由资金,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和品种相对单一,主要是金融机构的一些政策性贷款,以及根据自身情况发行的一些债券。这些融资金额相对较小,比例较低,融资程序复杂,融资资金发放缓慢,不能满足水利建设的需要。同时,我国许多水利项目都是公益性民生项目。因此,政府担心引入私人和外商资本,制定了许多限制措施,无法吸收各方面的投资资金,限制了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