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5 热度: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所谓审计质量,是指审计质量控制的程度。审计|数量的质量主要由审计项目的决策、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工作的结果决定。审计项目决策是否正确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审计工作效率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效率涉及审计实施的各个环节,包括审前调查、方案制定、调查取证、审计分析、审计记录、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档案整理等。审计工作的效率取决于这些环节的效率。审计质量的内涵之一是审计工作的效率。要保证高质量的审计,就必须取得高效率的工作。
所谓控制,就是对受控对象施加能动作用,使其按照控制者的意志或控制者规定的方向运动。审计质量控制是通过不断优化审计实施的各个环节,使其更符合制度规定和实际需要,从而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的行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本身,对象是审计过程中的所有质量问题,严格的质量标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质量必须由实施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一种自我控制行为,始终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标准既不是由审计人员自己制定的,也不是由审计机构或者单位制定的,而是由一定权威的审计机关或者审计机构制定并经审计机构和人员认可的,是衡量和评估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参考。没有质量标准,就没有衡量的依据,就无法有效控制审计质量。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涉及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审计环境、审计组织、审计人员素质、管理制度、方法手段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建设,要围绕改善审计环境、优化审计资源、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因此,审计质量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质量。
(2)有利于维护会计师事务所的形象
目前,审计服务市场进一步饱和,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更加激烈。由于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审计方法和手段的限制,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仍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审计质量不够高,管理不够科学。因此,只有有效提高审计质量,才能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提高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
(三)有利于控制审计风险
目前,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形势相对紧张,投资者信息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容易将潜在审计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不够的,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技术或政策问题,使最终审计结论经不起考验,对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造成被动。因此,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是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必然措施。
三、审计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环境是指审计活动周围的相关情况和条件。与有形产品的质量相比,审计质量面临着非常不同的环境,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更广泛,可分为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审计人员的质量、质量控制、审计方法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审计环境。可以看出,审计是根据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从其演变可以看出,审计是随着环境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良好的审计环境可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权威地位,使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促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相反,损害审计权威,限制审计作用,限制或阻碍审计事业的发展。从宏观角度看,经济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对象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上。由于资源配置不平衡,建设发展水平高,审计对象主要关注发展质量,需要规范管理,对相关信息要求高。股东、监管机构、公司管理层依靠审计作出准确结论,相应的审计质量也较高。在被审计对象建设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审计信息的要求相对较低。由于缺乏资源,不能或不愿为审计人员提供足够的经济信息,审计质量水平相对较低。
从微观角度看,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对象的信用水平上。在标准化的微观经济环境下,大多数审计对象可以按照既定的经济规则进行经济活动,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和较高的信息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实现较高的审计质量。在混乱的微观经济环境中,部分审计对象的经济行为不符合规则要求,提供的信息质量较低,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识别信息真实性、经济业务真实性、存在性等方面,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很低,相对制约了审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