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8 热度:
由于不同融资环境的影响,企业的外源融资选择了不同的融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如下图所示(略):
企业外源融资主要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不仅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而且受国家融资体系的制约。从国际角度看,英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一直主要依靠市场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20世纪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相反,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依靠银行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间接融资约占外部融资的80%%-85%。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缓慢的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例,而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例。因此,如何了解不同外部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下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详细介绍:
直接融资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方式趋于多样化,许多企业开始使用直接融资获得所需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得所需长期资金的主要途径,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薄弱和财政困难,国有企业的资本需求难以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例过低,表明中国经济生活中潜在的信贷危机和通货膨胀危机;(3).企业本身负债高,留利微,自注资金能力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作为中介机构直接从货币所有者手中融资,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低,这也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例大幅上升。相应地,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增强,对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关注国债、股票等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不需要偿还本息的投资者承担较大的风险,必然需要较高的收益率,这就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大扩大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的比例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股份公司普遍停止发行股票融资,但大量回购股票,自1995年以来,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融资来源,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任何债券的成功发行都取决于它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投资的关键。然而,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获取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投资者和企业经理之间存在客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的角度来看,股权合同使投资者与企业经理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可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必须监督企业经理,但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同是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合同,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因此低成本的债务合同比股权合同更有吸引力。
从融资者的角度来看,债券融资的发行成本低于股票融资,债券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股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公司法人和股东存在双重税收问题,也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时收取本息的权利,没有权利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股息分配。对于想要控制股权、保持原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经理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有了很大的改善。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政府无需限制企业债券的发行,以确保国债的发行任务的完成,客观上为企业债券的发行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国债利率已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为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由于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稳定,吸引了大量关注安全、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超过100亿元,这些企业信用水平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发行大量债券,成为债券市场的主导作用,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