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2 热度: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政府角色严重缺位
1.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无论哪种企业,其正常经营都需要在一定的法律体系环境中进行。然而,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立法并不标准化。目前,根据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制定政策法规,缺乏统一标准化的中小企业立法,导致各种所有制性质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不平等;此外,法律执行环境较差。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一些地方政府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避和浪费银行债务。法律保护银行债权的能力较低,加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恐惧”心理。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提供保障和支持。
2.缺乏国家政策,宏观政策倾向于大企业
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除税收优惠、缓缴、减免外,每年还有各种专项补贴。实际上,中小企业的平均经营负担比大企业更重要,延长了中小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没有相同的国民待遇,也没有建立规范的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尽管近年来国家政策有所调整,但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只是根据行业和所有制的性质制定的。中小企业没有统一的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存在着重大轻小、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所有制差异正在缩小,但仍然存在。由于执法审计部门的一些概念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国有企业贷款坏账不调查的现象,私营企业贷款坏账应追究法律责任。因此,银行信贷人员尽量不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在具体贷款评估中,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也高于国有企业。
3.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大银行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忽视中小企业贷款。然而,中国在政策层面对中小金融机构缺乏重视,银行业竞争不足。目前,中国中小银行仍占一定比例,但其分支机构的比例很小,只有3.99%,中小信贷服务机构占所有信贷机构的45%。与美国相比,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严重滞后。
此外,在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方面,除民生银行等少数银行外,很少有金融机构宣布为中小企业服务,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困难。
(2)中小企业自身的制度缺陷
1.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信用状况不透明,难以提供金融、财税部门信服的财务报表和信息,金融部门无法准确授信。100家中小企业中,86家经营5年以上,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企业负责人有贷款扩大再生产需求。然而,80%以上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67家企业是临时雇佣会计人员,只是在月底结账并“编制”报表;其他17家企业没有会计人员,也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部分中小企业资产质量高,经营效率好,主要负责人信誉良好,但由于缺乏信用表达载体,与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家庭、广泛的管理模式,品牌和营销意识差,对财务、环保、质量、检疫等环节控制不严格,产品质量低,能耗高,多从事国家产业政策不鼓励或限制的行业。
例如,2011年底,A市惠民县138家以上企业中,有89家是由小纺织等国家产业政策控制的“五小”企业。企业缺乏内部信用表达载体、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缺陷,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全额信用。
2.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本占用较多,利润增长率低,内部保留不足。根据对100家中小企业(包括大型个体工商户)的调查,2011年被调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1.2%,长期负债比例为28.3%,长期资本比例(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占固定资产的比例)102.8%;被调查企业应收及预付款总额580647万元,同比增长21.9%;原料360161.2万元,同比增长10.3%;产品库存291843万元,同比增长8.5%;被调查企业销售总收入238256.5万元,同比增长48%;平均产销率为95.5%,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171926.4万元,同比增长2.6%.
3.产权关系不够明确,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在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小企业的土地、工厂等产权所有权不明确,未办理必要的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相关文件,部分企业租赁村集体土地建设工厂,难以向金融部门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产权。据中国工商银行惠民县支行介绍,38家小企业贷款营销单位34家未办理工厂产权登记证,23家未办理土地使用证,19家为租赁村集体土地,2家未办理土地房地产手续,只有3家企业符合银行小企业贷款发放标准。
(3)社会中介服务不健全
1.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信用评级是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业务的基础和基础。企业信用水平直接影响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融资资格、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由于我国缺乏健全权威的信用体系,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详细准确的信用信息,难以衡量企业的商业信用,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但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存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各银行评级结果差异较大;评级方法定量化,企业风险提示不足;指标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不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例如,日照某公司在银行日照分行的内部评级结果为BBB,而另一家银行的内部评级结果为AA+。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实力弱。为了规避风险,金融机构一般只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贷款,很少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使缺乏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的财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2.担保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建立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桥梁。一方面,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变得更加可行,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银行的沉淀资金,形成了双赢的局面。然而,我国的担保制度才刚刚开始建立,其经营管理模式亟待改进。
(1)担保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济体制和金融环境不完善,政府出台的信贷政策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明显不利。此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少数担保公司薄弱,业务实力不足,贷款担保放大效应不足。基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许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实际需要。
(2)业务发展单一,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处于探索阶段。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论文格式各地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业务发展不平衡。北京信用担保机构多,服务好。92%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与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西安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担保程序繁琐,反担保措施不比银行贷款条件优惠灵活,企业要增加担保费的负担。因此,80%-90%的中小企业在这些地区从未向信用担保机构申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