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从审批制度向注册制度过渡的原因分析 1990年,中国股市开始试点建立。当时,我们抱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想法。由于股市的增长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IPO制度在25年左右经历..
0898-65859863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5-01-25 热度:
IPO从审批制度向注册制度过渡的原因分析
1990年,中国股市开始试点建立。当时,我们抱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想法。由于股市的增长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IPO制度在25年左右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次是从审批制度(完全计划发行模式)转变为审批制度,二是从审批制度转变为注册制度。由于我国股市整体发展程度不是很高,审批制度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审批制度下,企业能否上市,是否符合上市条件,基本由监管部门判断和决定。监管部门通常从产业政策导向、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审核。这种实质性的审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将劣质股票挡在门外,无形中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有利于保护股票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一个制度的最终确定往往是在几个制度的反复比较利弊权衡下做出的选择,IPO从审批制度向注册制度的转变也不例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审批制度的弊端更加突出。首先,审批制度对股票发行的行政干预过多,不利于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实现。其次,中国证监会的思维方式与市场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发展和审计委员会②决策的科学性难以保证。例如,在审批制度下,许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很难获得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的资格,因为他们不能达到中国证监会的审计标准。最后,由于审批制度下上市供给机会的稀缺,不仅导致新股估值高、溢价高的现象,③此外,发行公司和中介机构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经济成本来争取这一供应缺口。
与审批制度相比,在登记制度下,证券发行申请人将依法披露与证券发行有关的所有信息和资料,制作法律文件,提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审批制度的缺点。注册制度增加了市场企业公开发行新股和上市的机会,降低了发行人的股票发行成本,提高了上市效率,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快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注册制度为经济效益好的公司和经营业绩暂时较差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同事打开了大门,进一步发挥了资本市场融资的功能。
二、中小投资者担心注册制市场
在此之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IPO发行的审批制度和注册制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如今,新股发行制度已成定局。应该说,这种改革符合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肯定。注册制度的实施降低了股票上市的门槛,这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我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以散户为主,投资者投机心理严重。许多市场投资者仍然担心即将实施的IPO注册制度。
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看来,IPO实行注册制后,实际上赋予了股份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权利。只要符合法定注册条件,就可以公开发行股票,然后上市。即使是毫无价值的股票,只要提供的材料合法合规,也可以上市。因此,市场上的股票数量将大幅增加,证券市场可能更加混杂和复杂。与专业投资机构相比,中小投资者缺乏必要的信息分析和识别能力,投资损失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无疑其投资风险将增加。

从19世纪下半叶到今天,成本会计逐渐成长和完善。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正确定义成本会计的内容,现代成本会计的改进和发展应该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作者想谈谈个人观点...

从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设计计算机财务管理 在设计计算机管理会计模型库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产的需要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生产劳动的经验,否则社会生...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后的执行管理会计和50年代后的决策管理会计。在执行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

从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管理和会计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过程中,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对促进管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