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资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
发布时间:2025-11-23
公共投资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
公共投资效益审计按照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但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相结合的原则,又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1.综合评价原则
这是公共投资评价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评价项目经济效益时,不仅要评价微观经济效益,还要评价宏观经济效益;不仅要评价近期经济效益,还要评价长期经济效益;我们不仅要评价局部利益,还要评价整体利益。对于政府来说,公共投资项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本质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公共福利的贡献,二是对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在研究我国公共投资效益审计指标的设置时,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确保我国公共投资效益审计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和更高的起点。
2.合理布局原则
公共投资项目评价必须注意项目实施与整体企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公共投资项目、公共投资项目与竞争项目之间存在各种内部技术、经济联系和外部综合效应。新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必须注意这种联系的联动效应。
3.项目配套建设原则
在评价一个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每个项目之间的支持问题,还要安排项目内部的相互支持和合理的联系。如果只关注主要项目,不注意配套项目,即使建设也很容易成为“展览项目”,不能发挥其效益。在具体评价工作中,熟悉拟投资项目的项目内容,准确计算工程量,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确保资金来源项目顺利实施。
4.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原则
公共投资评估应采用各种价值指标、物理指标和时空指标。在选择指标时,应考虑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必须注重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具有可比性和及时性,才能具有说服力。
5.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评价工作中成本和效益的计算范围必须一致。根据项目特点、研究深度和实际需要,在评价不同时期的投资、运营成本和效益时,应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使其更具可比性。第二,在许多方案的比较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在项目经济评价中,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必须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经济方案,对这些方案中的各种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因此,各方案指标的可比性实际上已成为投资评价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