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策
发布时间:2025-11-19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策
 
(1)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2006年2月28日修订,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积极宣传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通过大力宣传,提高机构领导、职工、财务人员、具体内部审计工作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法律理解,真正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将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纳入内部审计监督。只有通过提高理解,才能加强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
 
(2)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强调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设置水平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越充分,独立性的增强为内部审计有效履行职责提供了条件。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处于事业单位的较高水平,必须是直接隶属于事业单位法人的独立监督管理机构。目前,国外更常见的做法是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实践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只有隶属于最高领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和权威性。
 
(3)拓宽内部审计业务领域,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立足点。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以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为目的,积极探索新的审计领域。公共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确立为单位领导决策做好工作人员助理的定位点,促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仅关注监督,不关注服务,不关注监督,不反对两者,而是统一两者。
 
(4)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内部审计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内部审计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信息条件下的审计能力,积极探索信息环境下的新审计方法,使所有审计人员熟练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审计软件、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审计监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
 
(5)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影响到审计的时间和财力。为此,必须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有效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同时,探索审计人员选拔模式,改变经验选拔现状,采用科学选拔模式。在当前缺乏科学统一的选拔标准的环境下,可以尝试委托人力资源机构或高校制定一些适用的审计人员选拔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对科学的选拔和选拔。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