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审计制度,客观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
发布时间:2025-11-14
(1)完善审计制度,客观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
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深入到招标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基础设施工程制度、施工决算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现场管理制度、验收检查制度、财务审查制度等整个审计工作的所有职能,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实现学校各领域制度的全覆盖,为审计工作打下基础。制定长期审计计划,分析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充分利用监督和服务职能
高校审计工作的主要特殊性是,面对机构、人员设置不足、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组织快速扩张的矛盾,审计部门应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
在高校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的发展应适应新时期高校的要求。在重视审计工作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要在其他领域开展更多的功能,从单纯关注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转变。新时期审计要适应形势变化和高校审计本身的发展,积极解决问题,采取新措施。
在审计理念上,本质上是从监督向高校审计控制机制的转变。
在审计目标上,由查错纠正向高校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价转变。
审计职能由简单的监督向服务和监督转变。
审计内容由财务控制向信息控制转变。
在审计手段上,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到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
在审计方式上,从事后审计到跟踪审计的全过程监督。
(3)整合人力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管理能力,提高队伍建设管理能力
高校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各职能部门与学院、学院与学院的合作,以人为本,切实关心教职工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成果。充分吸纳高学历人才到内部审计团队,逐步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入职门槛。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求审计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唯一的专业要求,还要吸收工程建设、经济管理、财税等方向的专业人才,相互学习,相互学习,使审计机构的知识组成更加全面。加强培训,提高高校内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操作能力。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政策、风险控制、工程审计、实际操作等培训班,通过学习相互交流。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参加考试,取得相应证书,不断锤炼,取得职称。取证过程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梳理专业知识,有利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
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发展,推动教育固本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体,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高校审计工作有助于提前发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遗漏,对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自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保证的审计工作无法达到审计的监督效果。
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行,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营造全员参与、加强执行、有效控制的内部审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