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业务处理对小企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10-23
1. 小企业的定义标准
原则上,小企业是指不对外融资、经营规模小的企业。具体来说,不对外融资一般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贷款是可以的。至于经营规模,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四个部门,2003年2月联合制定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该标准分别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员工人数三个方面对不同行业进行了规定。以工业为例,小企业应同时拥有300人以下(不含300人)、销售额在3 0000万以下(不含3万以下(不含3万) 000万)、资产总额是4 000万以下三个条件。《小企业会计制度》是按照这个范围划定的,在这个范围内的法人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2. 简化业务处理对小企业的影响
对于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转向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如果原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时,必然会增加会计政策变更的调整工作量。对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转向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与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可以大大简化部分业务的会计工作量。
此外,简化会计处理的做法对不同企业的业绩有不同的影响。如《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不得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则会因未计提减值而夸大本期业绩。但从长远来看,固定资产应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直接导致未来业绩下降。再比如,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专项贷款发生的贷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不与资本支出挂钩,可能夸大资本化金额,进而计算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本期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未来会有更多的折旧和更少的利润。此外,长期股权投资以股权法核算时,《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股权投资差额不单独核算,差额不摊销。因此,当出资额小于其在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份额时,投资期前期的投资收益会减少,但转让投资时,由于账面投资成本大,转让投资的收益会减少或增加。简而言之,简化的处理方法对小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损益记录的时间和记录的数量上,一般不会影响其总绩效。这些影响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其数量不大,所以对每期损益的影响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