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01

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成本会计的内容指出了成本会计的改进和发展方向。根据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改进和发展成本会计。作者想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成本会计假设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成本会计假设,确定成本会计原则,是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应建立以下基本假设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1、假设成本对象。也就是说,在成本核算中,要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来确定成本的“归宿”,即确定成本核算的空间范围。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经济业务、生产环节、流程、团队、车间或制造中心。显然,成本对象是分层的。2、假设公平分配。由于成本对象是分层的,当成本管理所需的信息与成本的“目的地”不一致时,原收集的成本需要在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之间转移。比如车间照明贵的“归宿”只能是车间,但当需要计算某一产品或某一团队的成本时,需要将原来的成本分配给产品和团队。公平分配假设是指这种费用的转移与其实际效益是一致的。
 
(2)成本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
 
准确界定支出、成本、生产成本、成本、成本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成本会计对这些基本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场合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延伸不同,相互关系不明确;成本会计对象的表达既不统一,也不科学。笔者认为,支出应该是企业资产的流出,是会计主体与外界的交换关系,属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支出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支出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资产的减少;(2)会计主体与外部的交换关系;(3)可以用货币计量;(4)计量以实际发生为基础。成本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环节,组织管理生产,或制造产品,或销售产品,或获得其他收入。这种消费应与收入相匹配,以营业收入抵消。至于成本,马克思认为这是商品生产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这是成本理论的基础,揭示了成本在经济意义上的内涵。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环节的重要性下降;随着成本知识含量的逐渐增加,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表明,产品开发和服务成本在整个成本中的比例已达到45%%。因此,传统的成本概念难以全面界定和计量更广义的企业资源消耗,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形式远远超出了人、财、物的范围,成本不再仅仅是财、物、人力活化劳动的消耗。成本应定义为:企业为特定目的的资源消耗。它揭示了会计意义上成本的内涵。根据这一定义,产品成本应该是产品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代价。包括上游成本(如研发)(如研发))、中游成本(生产加工)、下游成本(如售后服务)还应包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只有这样,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过程才能适应经济运行主体的全过程,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至于“生产成本”的概念是否存在,值得商榷。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成本会计,使各会计学科的对象涵盖整个会计学科,避免不同学科的交叉重叠。
 
(3)成本构成要素、成本计算模式和方法
 
成本由每个“成本”元素组成。如何反映成本要素,如何选择合适的“成本”要素转移分配标准,应该是改进和发展成本会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成本会计对“成本”的反映至少有三个问题:一是不能反映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也不能反映成本的经济内容;其次,生产成本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含义不明确,现行成本项目不能真正反映经济用途。因为“直接”或“间接”只是人们根据成本计算对象,根据成本要素总结成本的会计技术工作问题;最后,由于制造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比例上升,项目包含不同性质和内容,显然使用任何标准分配制造成本不能符合公平分配假设,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完全合理。按照现行做法,成本信息必然会严重失真,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措施和生产策略极为盲目。笔者认为,要根据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划分类别,降低管理成本、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内容,增加成本项目。一方面,应能够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成本信息;另一方面,应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数据共享。
 
此外,现行成本会计只介绍制造成本会计模式,使产品成本不包括实际资源消耗,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消耗是传统成本会计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成本会计应介绍所有成本计算模式和责任成本计算模式,同时介绍品种法、批量法和步骤法,研究项目成本法和运行成本法,实现基本数据的共享,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改革现行的成本会计报告系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