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化的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2025-09-23
价格变化的发展过程
(1)欧美国家物价变动会计的发展
价格变动会计首先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国家实施,主要由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制定。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IASNo.15《反映价格变化影响的信息》的相关文件得到了一些欧美国家的认可。很快,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国际标准委员会于1989年发布了IASNo.《恶性通货膨胀经济财务报告》减少了恶性通货膨胀信息不真实给财务报表用户带来的误解和困惑。
事实上,美国是一个很早就关注物体会计变化的国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美国会计师协会也提出了一些方法来避免价格变化带来的问题。196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ARSNo.6.报告价格水平变化的财务影响,建议使用一般价格水平不变的货币价值来表达财务信息。随后,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FASB于1979年发布了SFAS33《价格变动与财务报告》,提供了根据现行成本/稳定价值货币单位补充披露信息的指南。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由于通货膨胀的减少,SFAS89取代了SFAS33,质疑价格变动会计的意义是否存在。但在SFA89中,强制性披露只改为自愿披露。因此,制定价格变动标准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由于石油危机和明显的通货膨胀,英国不愿落后于时代的潮流。1980年,英国发布了SSAP16标准会计实践公告,要求披露当前成本。随着通货膨胀的减少和公允价值的出现,国际、美国和其他欧洲和美国国家的要求不是很强烈。因此,价格变动会计的实施取决于国内通货膨胀是否严重。如果通货膨胀减少,价格变动会计的应用就会减少。
(2)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的发展
与欧美早期涉及价格变动的会计相比,中国也开始关注价格变动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传统历史成本计量的影响。中国有三所大学,对价格变动引起的财务问题提出了三种理论。一是葛家舒、曲晓辉会计学家的资本保持理论。认为价格变动会计的原因是对真实收入和资本保持的要求。第二,唐云伟和张明提出了成本补偿理论,必须遵循实物资本可以补偿成本。三是娄尔兴和张伟国从计量的角度考虑价格变动会计。他们认为,价格变动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属性、计量单位和不同计量环境的不同影响。
由于我国关注物品变动会计较晚和公允价值的提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物价变动会计准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重视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影响。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转换》CAS19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转换:重述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一般价格指数,重述利润表项目的一般价格指数变化,然后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