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价格变动会计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5-09-23

物价变动会计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为了解决通货膨胀的影响。1918年,Livingston Midldleditch发表的《财务报表是否反映了货币价值的变化》为价格变动会计奠定了基础。随后,在上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英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价格变化的标准和制度,以减少通货膨胀因素对会计信息各方面的影响。与欧美国家对价格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相比,中国也开始关注上世纪90年代的物品变化会计,学习欧美国家的价格变化会计准则,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三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用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会计理论基础
 
根据国内外对价格变动会计的研究,价格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包括资本保持理论、成本补偿理论和计量选择理论。资本保持理论包括财务资本保持理论和实物资本保持理论。财务资本保持理论和实物资本保持理论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价格变动会计三种计量模式尤为关键。一般来说,购买力单位会计、现行成本会计模式还是现行成本/固定货币单位会计模式。
 
二、价格变动会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
 
物品变更会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品变更会计改变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提出了当前的成本。然后,提出了资本保全模式,增加了实物资本的概念。经济收入和资产持有收入从资本保全模式中延伸出来。此外,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会计假设中的货币计量假设被否定,并提出了不变的货币价值假设。这是历史成本计量对传统财务报表的延伸。这些变化表明,物品变更会计的目的是减少和减少通货膨胀对财务信息的不利影响。
 
IASB在2004年《改进国际会计准则》中对价格变动会计没有强制性要求。在中国,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具体的项目变更会计准则,但它涉及到其他准则。例如,在企业外币转换19标准中,需要根据一般价格指数进行转换。这涉及到历史成本/不变货币价值计量模式中的三种价格变化会计处理模式。该模式简单易计算,统一所有数据使用相同的转换系数,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这就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