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管理会计的路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8-26

管理会计的路在哪里?
 
管理会计的现状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上述两种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探索更可行的出路。
 
1. 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本文从不否认,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和成本控制,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加强“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也证明,任何坚持加强“管理”理念的企业,无论市场有多困难,无论环境有多糟糕,都能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加强“管理”的理念。“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更不能通过知识普及起作用。相反,我们应该从基本概念上提高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②在这里,杨雄生还特别强调“基本概念”,实际上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具体强调加强“成本管理”,如邯钢推出“市场模拟、成本否决”的基本概念是加强成本“管理”和综合“管理”,可以看出“管理”一词非常重要。
 
结合我国冶金行业成本管理的实践,不难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中,核心是“规划”方法。包括标准(目标)成本的预测、制定和控制,实际上是对成本计划的安排、实施和监督。比如邯钢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用计划指标的方式将成本分解给每个负责人。因此,在成本管理理念下,要以计划的方式组织企业活动,包括成本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改革以来,人们讨厌计划经济体制的各种弊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绝不能否认“计划”的科学管理方法。计划经济属于经济体制范畴,计划方法属于管理科学范畴。然而,在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计划”这个词隐瞒得很深。王斌同志最近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1999年会计研究第11期)中重新提出了计划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因此,在企业中,要强化“管理”理念,注重“规划”方法。这肯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它必须比空谈“管理会计”是现代两大会计领域之一要有效得多。它必须比空谈更有效地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和口号,缺乏实施措施。也就是说,要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
 
2. 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
 
现有的管理会计只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它的名字不正确,言语不好,理性不足。因此,有必要加强整合,彻底改造其内容体系,使其回归成本管理范畴。将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将其相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会计部门,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存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中解决管理会计无机构、无任务、无人员的虚假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吸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命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为“成本”,其研究内容为成本会计、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即在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吸收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等与成本相关的所有内容。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会计、事中控制、事前规划等连续完整的过程,由企业成本会计人员承担上述所有工作。
 
此外,将管理会计中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分解为财务管理学科,如将管理会计中的资金预测分解为财务管理的“融资管理”,将管理会计的短期业务决策纳入流动资产的“投资管理”,将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纳入固定资产的“投资”和金融资产(证券)的“投资”,将预算控制纳入“损益管理”进行消化,因为融资、投资、损益管理和资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合理又合理,因为经过这样的处理,财务管理的融资、投资和损益管理内容将更加丰富和系统。同时,所有“资金”类别,所有融资、投资、资金分配职能均由财务人员承担。这样,管理会计的分解就达到了正名分的目的。一是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二是克服管理会计“空中楼阁”问题,解决职能机构和人员的虚假状态,确保管理会计原有职能在实践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是会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宜早不宜迟。如何解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严重偏差。
 
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应坚持“全部”,而应坚持“以中学为本,以西学为用”的价值取向。美国著名会计教授约翰逊和卡普兰,包括管理会计发明地,也认为“现行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根本性的变化”①。改变旧观念,存在“理论第一”或“实践第一”的哲学问题。不同的哲学理解会有不同的起点和结论。本文的结论是:
 
管理会计的出路在于改革,彻底改革。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