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战略管理基本架构
发布时间:2025-08-21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战略管理为服务对象建立的数量化体系。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数量化体系,二是服务于战略管理。所谓数量化体系,是指建立一套定量的指标体系,通过这些指标体系展示企业的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建立企业的数量化,使管理相关的事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谓战略管理服务,是指数量化体系的建立以战略管理为基础,数量化指标的建立和监控服务于战略管理,战略管理需要什么数据,数量化体系需要建立什么指标,提供什么指标,一切以战略管理的需要为准。因此,要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结构,首先要分析战略管理的基本结构,为数量化体系的建立确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与之合作的数量化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战略管理基本架构
 
企业管理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做正确的事情”,二是“做正确的事情”。企业战略主要解决做正确事情的问题;企业管理机制主要是解决如何做正确的事情。企业战略很重要,如果你不能做正确的事情,那么企业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企业要成功,不仅要确保选择正确的事情,而且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事。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有正确的战略规划,还要有支持这一战略规划的管理机制。
 
战略管理是将战略规划与管理机制相结合的管理理念。首先确定企业的战略规划,然后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建立和调整管理机制,形成以战略规划为指挥官、充分支持战略规划、实现战略目标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机制。战略规划指挥官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支持战略规划。
 
1.战略规划:分析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确定企业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
 
2.战略导向治理结构设计: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改造企业治理结构,使企业治理结构适应企业战略。
 
3.战略导向流程再造:以战略规划为指导,构建企业价值链,在价值链中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4.战略导向组织再造:以战略规划为基础,结合流程再造的要求,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5.战略导向岗位设计:流程再造和组织再造后,重新设计企业岗位,根据战略规划的需要确定各岗位的操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6.绩效评价设计:在治理结构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岗位设计的基础上,设计针对各组织、各岗位的定量绩效评价指标,发挥绩效评价的指导作用。
 
7.战略导向激励机制设计:基于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以绩效为主要报酬因素的激励机制体系,使各组织和岗位的报酬与其贡献一致。
 
二是与战略管理相匹配的数量化系统的整体设计
 
战略管理的基本结构为我们建立一个服务于它的定量系统提供了基本的想法。为了建立与此合作的定量系统,我们调整了以下管理模式:
 
1.将战略规划分为两部分,一是资源,即外部战略环境和内部战略环境;二是战略选择,包括公司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以及支持上述战略的战略投资项目。
 
2.将公司治理、公司组织、业务流程和岗位设计归结为内部流程,即将资源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3.绩效评价反映了每个管理主体的产出,即每个管理主体通过内部过程将资源产生的结果。
 
4.激励机制是基于各管理主体的贡献和定量绩效评价的分配机制。因此,企业是通过内部过程将资源转化为产出(绩效)的机制。
 
根据这一模式,与战略管理模式相匹配的定量系统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战略环境定量体系:用定量指标展示各种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
 
2.战略选择定量系统:用定量指标展示战略选择。
 
3.内部过程量化系统:用定量指标显示内部过程。
 
4.业绩评价定量体系:用定量指标展示各管理主体的业绩。
 
5.激励机制数量化系统:用定量指标展示激励机制。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