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分析
发布时间:2025-08-15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兴起,其历史并不长。大多数企业对综合预算、风险分析、差异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员工绩效评价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更不用说应用这些方法参与经济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的关注。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以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然而,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落后于《纽约时报》的要求。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和变革迫在眉睫。
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分析
(1)教育理念落后
1987年,美国约翰逊和卡普兰教授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专注于“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的书,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两位美国教授在书中认为:近年来西方管理会计实践没有太大变化,当前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属于财务报告,因此管理规划和控制决策不再相关(孟燕 1999)。这种与决策无关的现象在中国仍然非常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乏对我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务关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缺乏示范或示范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中国企业管理会计未能有效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燕)1999)。
(2)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调整了西方高级管理会计的内容,强调了运营成本法和运营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重要性,以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进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净利润或投资回报指标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以业务业绩平衡表评价业务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业务业绩指标、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和成长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和操作,删除了第一版和第二版所涉及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到最低点,也可以看到卡普兰教授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燕)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正确的。在他和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发展迅速,不仅体现在原有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转变上,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运营成本管理会计、及时生产体系、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正确的。在他和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发展迅速,不仅体现在原有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转变上,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运营成本管理会计、及时生产体系、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郊区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综合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 李安琪 2003)。事实上,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库存经济批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黄晓波)赵红娥 1999)。
(3)教学方法急需改革
中国传统会计教育注重帮助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因此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的被动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调查显示,“讲座”+讨论是我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即使有问题,老师也可能不知道和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是“老师讲课,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练习和问题,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