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5-08-12

一、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按时收回。对未收回的款项,应分析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必要时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本文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基于信用销售期间的付款被视为从企业获得的无息或低息贷款。这类客户往往尽最大努力延长付款时间,大大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本文将这类应收账款分为A类。重点管理。另一类客户是由于资金暂时周转不良,以资产抵押或信用销售产品为担保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买卖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到来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好,可分为B类管理。还有一种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种应收账款是时差造成的,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分为C类,不能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年龄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的年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最长、最高风险的应收账款分为A类,将最短、最低风险的应收账款分为C类,其余分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例进行分析。应收账款比例较大的客户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分为C类,其余B类。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风险、会计年龄还是比例的角度来看,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者要把更多的业务精力放在A类应收账款上,详细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我们不能放松B、C类应收账款管理,尽量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加快资金周转。
二、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无论企业采取多么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有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遵循稳定性原则,提前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必须正视当前形势,加强债务清算,减少应收账款损失,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