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经济效益审计基础已初步形成
发布时间:2025-08-09

经济效益审计基础已初步形成
 
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启动的五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效益审计工作量应达到50%。目前,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第二届理事会上强调:“仅仅开展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注重管理和效率,成为管理层的好员工和顾问。内部审计应注重效率审计和管理审计,从效率审计开始,最终实施到管理审计。”李金华还表示,审计不是揭露案件,更重要的是促进整改,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在最近在深圳召开的效率审计现场会议上,审计署还强调,要求特别办公室加强效率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场会议的召开将中国的效率审计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2、经济效益审计的科技应用平台已基本建立。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数据处理日益网络化和电子化,将原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到上级机构甚至总行,统一组织会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基本形成全行“一账”格局。其效果是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活动日益规范,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日益减少,传统合规财务审计的频率逐渐降低。因此,内部审计功能需要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审计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重点。
3、审计师自身素质较高。由于审计不是程式化工作,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每次审计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审计师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经调查,我国某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中,80%是大学毕业生或相当于大学毕业生,70%是中高级职称。瑞典73%的审计师是大学毕业生或相当于大学毕业生,78%是荷兰人。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团队高学历人员比例较高,表明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为经济效益审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