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条件
发布时间:2025-08-09
效益审计和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早期实施效益审计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处于领先地位,如加拿大、美国、瑞典、英国等。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创造了综合审计(将效益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典型经验;美国是第一个将效益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更早将审计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在朝着效益审计的方向发展,以符合国际标准。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这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正朝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新起点迈进。为使商业银行在既定收益的情况下降低资产风险,或在既定风险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实现风险与收益的良好平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一流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引入国外最新的审计理念,提出新的内部审计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业务或部门的审计,而是为银行的整个管理目标提供服务;我们不应该再局限于经营风险的审计,而应该更加注重效益的审计,这是中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追求利益的必然趋势。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条件
效益审计应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为基础,以传统的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因此,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管理陈述和数据完全真实、可靠、可靠,不存在违纪、故意欺骗的现象。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各行会计系统高度集中交易逻辑、交易数据、分支机构未经授权不能修改交易逻辑、计算参数和交易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审计单位往往使用管理无法控制的环节,如通过虚假租赁收取费用、中间业务收入形成“小金库”、减少信用条件发放关系户贷款等违规行为,使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
2、被审计单位管理的任何方面都不完善,还有不断改进的空间。被审计单位管理良好、无懈可击的,无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相反,被审计单位管理明显违规、故意浪费、效率低下、营私舞弊的,不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因为任何审计人员都会指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知道采取什么措施杜绝,提高经济效益;
3、内部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地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不会因为经济效益审计难度大、要求高而感到尴尬。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不应片面追求审计数量,而应忽视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