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探索资源价格管理的新途径
发布时间:2025-05-17

(1)深化价格改革,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
首先,我们应该尽快扭转资源价格,只反映其开采成本,而很少反映其再生成本。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使资源价格充分反映其社会成本和资源的自然丰富性、稀缺性、供需关系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使自然资源价格随其稀缺性而变化,促进稀缺资源流向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和行业。
其次,科学确定价格水平。根据“代际公平合理补偿”的原则,在资源市场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支付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补偿费,以补偿和保证传递给下一代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要使资源定价标准化、科学化、透明化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第三,明确定价主体的转变。自然资源的定价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市场和政府。以市场为定价主体,是指自然资源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随供求规律的变化而变化;以政府为定价主体,即政府负责制定各种资源的价格,实施价格监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市场供求自行决定自然资源的价格,可以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只有市场机制远远不够,市场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用户的外部成本。因此,为了实现自然资源开采利用的代际公平合理补偿,必须调整市场价格,反映社会成本,兼顾公平,需要政府干预。合理的资源定价主体应该是市场与政府的结合,以市场价格的形成为基础,辅以必要的政府干预。
第四,政府资源监管部门必须在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上,及时、适度地调整资源市场价格。合理的资源价格参考标准可以通过《边际机会成本法》来确定。同时,对于市场价格低于政府指导价格的差额,政府通过征收“资源使用税”或“资源使用补偿费”来实现;对于市场价格高于政府指导价格的差额,政府可以向企业支付价格补贴,以消除这部分价格差额。这样,调整后的资源价格就可以全面反映直接生产成本、补偿成本和外部成本等社会成本。
(2)探索资源价格管理的新途径.
首先,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资源价格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推进渐进式改革,注重水、电、土地、煤炭、天然气等 5 价格改革的各个方面不仅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而且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目标;它不仅反映了不同资源的价格及其价格差异,而且也反映了资源与资源产品的价格差异。对于自由化资源产品的价格,加强政府价格监管,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二,完善环境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环境资源价格的制定或调整必须根据环境资源供需的灵活性特点进行,以更合理地控制环境资源的消费,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建立水资源市场,逐步市场化水资源交易,降低水资源交易成本,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第三,确认生态资源的价值,完善国民经济会计制度。坚决打破经济会计制度忽视自然资源存量和使用,不能反映自然资源的增减,资源既不定价也不折旧,建立反映微观经济活动各种外部影响的国民经济会计制度,将生态环境资源的固有价值和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损失纳入经济会计内容。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