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0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
1.扩大市场,在国外建厂或收购相关工厂。这种模式的投资追求的是其产品在国外相关市场份额的扩大。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网络,避免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在东道国设立工厂,可以绕过关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享受国民待遇,避免非关税壁垒。海尔、TCL等公司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模式。海尔集团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3个生产基地,并在美国和巴基斯坦设立了工业园区。除了在越南投资超过1亿元外,TCL还在2002年以82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施耐得公司。
2.追求低成本、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模式。跨国企业的利润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来实现的。技术更新可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宗旨。因此,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大多是低成本的。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中国企业逐渐出现了一些来料加工或招商引资的合作形式。原材料来自国外,产品市场也在国外。比如福耀玻璃生产汽车玻璃的主要原料90%以上是从印尼、泰国等国进口的,6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其制造、研发等基地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为贸易公司;格兰仕的战略是通过转让国际知名品牌生产线来扩张。即将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线转移到中国,由格兰仕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将以比这些知名品牌企业本国生产的成本价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对方,对方将利用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网络在国外销售。目前,格兰仕不仅与20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70%以上。
3.战略资源型投资,以资本换资源的模式。这种海外投资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投资国的战略资源,以满足国内稀缺资源的需求。典型的是跨国公司在海湾国家投资控制石油供应。例如,中信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投资北美森林纸浆,中化在20世纪90年代投资佛罗里达磷矿,中国石油公司在2002年收购印尼油田和天然气。由于我国目前矿产资源供应紧张,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70%的原油、50%的天然气等资源,铁、铜、铝等资源严重短缺。只有投资海外能源,才能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战略联盟投资,通过控股获取利益的模式。这种外部直接投资方式并不完全与企业的效率直接相关,可能会放弃短期利益,以获得长期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目标、背景和战略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收购外国上市公司或控股外国大型企业。例如,新疆德隆集团控股多家拥有庞大销售网络的大型企业,与美国毛瑞公司合作,开发欧美电动工具和户外机械工具市场。万向集团以280万美元收购UAI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商)21%的股权,强制UAI每年向万向集团采购2500万美元的产品,不仅降低了UAI的生产成本,而且进一步扩大了UAI的销量,为万向集团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