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交通设施为例PPP模式的实际应用
发布时间:2025-04-07
以城市交通设施为例,论述了PPP模式的实际应用
(1)北京地铁4号线――一次成功的改革
PPP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早已出现,但直到2004年北京市政府确定北京地铁4号线建设项目引入私人资本融资,两年完成国际招标活动,考虑合作伙伴“港铁-首创联合体”,2006年4月正式签署特许权协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PPP模式的实际应用,为中国PPP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探索意义。
北京地铁4号线建设初始总投资约153亿元。根据合同内容,总投资分为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两部分。其中,政府部门投资公司约107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0%,完成了地铁洞体、车站结构等土建工程。项目公司投资4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30%,完成了车辆、信号灯、自动售票检票系统等机电设备的投资和建设。4号线全部建成后,项目公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负责地铁4号线的运营,协议期满后将4号线的运营权移交给政府。在此期间,项目公司需要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来盈利和回收投资。如果在协议期限内未能收回投资或净利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公司需要承担后果。
根据近年来运营状况的后期评价结果,北京地铁4号线PPP合作模式优于传统建设运营模式,地铁4号线管理模式科学,运营服务水平高,北京地铁4号线建设运营是中国首个成功的PPP融资模式项目。
(2)天津地铁6号线天津地铁6号线
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迫在眉睫,轨道交通正在加快建设。其中,天津地铁6号线采用PPP模式吸引投资参与建设和运营。6号线全长50.1公里,2012年全面正式开工。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项目总投资约279亿元,整体分为两部分。其中,政府部门投资公司负责的土木工程投资约196亿元,占总投资的70%;中标民营企业负责机电设备的投资建设,包括车辆、信号、自动售票检票系统等,投资约83亿元,占总投资的30%。6号线预计2018年全面竣工,参与投资的民营企业将负责6号线的运营。根据协议,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地铁6号线的经营权将移交政府部门。
(3)深圳地铁6号线
深圳的城市交通建设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是因为深圳重视多种融资方式的共存。深圳地铁6号线是深圳地铁集团与香港地铁公司共同集资建设的典型例子。6号线于2012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竣工,全长37.7公里,总投资约185亿元。本项目由市政府控股51%,民营企业经营30年。特许经营权满后,将相关资产免费移交市政府指定机构。为确保项目公司能够如期回收投资资本并获得利润,不扰乱市场秩序,深圳市政府将在特许经营期间分期给予项目公司现金补贴。政府需要闲置资金定期支付现金补贴,招募挂地铁6号线的部分地块获得土地出让收入。通过政府部门的初步预算,支付补贴后仍会有剩余利润,增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