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审计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25-11-24

审计质量控制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对受控对象按照控制意志或规定方向发展的能动作用。控制审计质量是指通过对实施审计的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调整,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行为。
 
一般来说,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五点:一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二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维护审计机关声誉的要求;三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处理问题和采纳审计建议;四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遏制违纪违规行为的蔓延;五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前提和保障。
 
(2)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如何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已成为审计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审计质量标准,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和全面监控。
 
1.实施审计主体的质量控制。审计过程就像产品的生产过程,审计人员是生产者,审计报告和结论是产品,审计工作的功能是通过审计报告为相关方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加强对审计主体的质量控制,即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质量。
 
2.加强对审计过程的操作控制。审计过程的操作控制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即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由主审负责,经审计组充分讨论,定稿后由全体审计组成员签字。为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组织应当成立审计报告评审委员会或者审计机构,对审计报告进行审计[13]。对此,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要注意:审计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遗漏;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工作草案是否完整,能否为审计意见提供足够的支持;审计法规的引用是否恰当,报告表达是否规范,措辞是否得体等。
 
审计质量控制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明确规范和加强监督。我国审计法和实施条例、标准和指南明确提到了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对单个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也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可以有效控制审计项目的质量,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落实。比如现行审计机关内部的领导机制不利于责任落实到位。审计人员按照明确易操作的规范进行审计,加强监督的,如果有专人负责跟踪检查工作流程,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可以有效控制审计质量。
 

财管海南